李苦禪,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師。李苦禪是齊白石的大弟子,而徐悲鴻稱讚他的畫「天趣洋溢,活色生香」。他以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為根基,形成了豪邁、朴厚、雄渾的個人藝術風格,為二十世紀波瀾壯闊的中國畫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苦禪的藝術人生之路
李苦禪自幼家境貧寒,但對畫畫兒有着極高的興趣和天賦,在啟蒙老師的鼓勵下,李苦禪前往北京求學深造。在這裏,他第一次接觸到西方繪畫藝術。
他師從徐悲鴻,堅持中西結合這條道路。他的大寫意藝術既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裏面的優秀技法,也吸收了很多西方的寫生技法。
他拜齊白石為師,令中國大寫意繪畫的傳承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留下了一段「齊門苦禪」惺惺相惜的師生佳話。
李苦禪用一支「中西合璧、意在筆先」的畫筆,開闢出大氣磅礴、沉鬱雄渾、充滿陽剛氣魄的大寫意國畫新天地。

李苦禪的人生經歷與藝術道路恰如其名,雖然以「苦」貫穿,但「禪」卻有思想超越的寓意。在李苦禪看來,挫折與苦痛反而能激發起更深層次的思考,而愛國是他對待人生苦痛的最大動力。
1937年,北平淪陷。因暗中支持地下抗戰,李苦禪被日軍關押,受盡嚴刑拷打,但他始終寧死不屈,與敵人頑強鬥爭到底。
他融匯中西方繪畫藝術精髓,開創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蓬勃氣象,在坎坷與磨難中終成中國繪畫史上一代寫意大家。

鍾愛傳統文化對收藏有獨到見解
李苦禪一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除了自己熱愛的書法繪畫之外,他對收藏有着獨到的見解。在李苦禪看來,收藏首先是為了保存,避免被不懂其價值的人毀壞。其次是用作摹習的教材,而不是為轉手獲利。文物的歸宿是國家,國家有條件保管和展覽,讓人民能夠欣賞到先人的文明與智慧。

「待到百年後,或可留人間」
晚年的李苦禪不但在藝術上更加爐火純青,還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社會工作中來。他經常抽出時間拍攝教學片、講課和舉辦展覽,耄耋老人弘揚中華文化的雄心不減當年。

1983年6月11日,李苦禪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李苦禪去世以後,他留下的藝術作品也成為了一筆文化遺產,他弘揚中國文化的理念也被他的家人和弟子們所繼承,圓了苦禪老人「待到百年後,或可留人間」的心愿。

(來源:央視科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