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本港膠袋棄置量持續高企。政府昨日表示,建議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由今年12月31日起,把膠袋徵費由5毫提高至最低1元,並收緊豁免安排,包括取消豁免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的膠袋徵費;市民購買無包裝食品或外賣,原則上只獲提供一個免費膠袋。

餐飲業界人士預期,修例對日常運作影響不大,豁免亦合理。有環保團體則擔心,部分豁免有灰色地帶,影響成效。

本港自2009年開始,在超市及便利店實施膠袋徵費,6年後擴大至所有零售業界,每個膠袋至少收費5毫。

圖:政府擬把膠袋徵費水平由0.5元上調至1元,並於今年12月31日起實施。

政府現建議修訂《產品環保責任條例》,優化現行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每個膠袋徵費提高至最低1元,並取消豁免冷凍食品及非氣密包裝食品的膠袋徵費。

環境保護署早前提交與立法會的文件指出,載於非氣密包裝的生鮮食品,由於包裝已能有效與外在環境分隔,並能避免滲漏或濺溢,故建議取消豁免徵費。

至於沒有載於任何包裝的食品,例如濕街市售賣的無包裝水果、蔬菜、生肉和海鮮,以及用紙局部包好的麵包等,則建議繼續獲豁免徵費,但應限制可免費提供膠袋的數量。至於非氣密包裝的餐飲外賣膠袋,政府建議仍可獲豁免收費。

環保署強調,有關修訂獲通過後,政府會制訂良好作業指引,並預留時間供業界及市民適應新措施。

稻苗飲食學會榮譽會長黃傑龍表示,早前政府諮詢業界時曾解釋,修例建議食肆每單交易可派一個免費膠袋,但若容量不夠,在合理情況下可向食客派發多一個免費膠袋,因此他相信是次立法建議並非針對餐飲業,豁免亦合理。他又稱,為防濫用膠袋,現時大部分酒樓、食肆的外賣盒及膠袋,已設有額外收費。  

議員:有市民擔心「一刀切」

環保團體歡迎修例,但擔心部分豁免有灰色地帶,恐影響成效。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舉例,免費袋有破損風險可獲豁免,但相關講法頗模糊及主觀,質疑會能否做到減少使用膠袋。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認為,政府曾就優化膠袋收費進行諮詢,爭議不算太大,但亦聽到有市民擔心「一刀切」取消冰凍食品膠袋徵費豁免會帶來不便,受影響業界則期望能循序漸進實施。她認為政府應盡快修訂細節,並做好相關教育宣傳,方能在年底前有序落實。

另外,政府亦建議訂立《產品環保責任(受規管物品)規例》,為實施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訂明運作細節,包括訂定循環再造徵費的水平,建議每公升0.98元,目標是在2023年首季正式全面實施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