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本港遊客大減,創立近30年的本港零食企業優之良品全線結業。優之良品曾經盛極一時,引領本地零食文化風潮,如今告別市場,固然與遊客減少、銷量銳減有一定關係,但更深層的問題是企業沒有與時並進。是次事件提醒本港傳統行業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積極改革、優化經營,並借助互聯網等新技術,才能增強抵禦大環境轉變的抗逆力。
優之良品創業於1993年,高峰時期約有700多名員工,佔據本港零食市場半壁江山。2000年前後版圖不斷擴充,在內地廣州市多個繁華路段都開設分店。2004年第二屆「香港超級品牌」評選,優之良品也有獲選,曾經是香港優質零食的代名詞。但隨着本港零食連鎖店品牌越來越多,優之良品業務日漸萎縮,今次宣告全線結業只是結束最後的4間分店。
優之良品的沒落,品牌老化、經營策略一成不變是重要原因。優之良品是本港較早引入日式品牌的零食連鎖店,開始時對消費者有新鮮感,而且由於開放個人遊,內地遊客對優之良品的貨品青睞有加,優之良品經營日益依賴遊客,對本港消費者的吸引力下降。隨着一大批新冒起的品牌加入競爭,優之良品的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就算在疫情前,其業務已急速走下波。
疫情兩年多以來,受打擊最深的是高度依賴旅客的行業,旅行社、酒店等受創最大,優之良品則是零售業中捱不下去的代表。但其實,即使在疫情下,各行各業都有靈活求變求存的成功例子。例如有旅行社積極開拓本地文化遊、深度遊,在第五波疫情穩定後率先出團,更可以參與旅發局「賞你遊」等活動推廣;酒店業在疫情下紛紛拓展本地Staycation(本地度假)業務,有些則轉型做檢疫酒店,亦找到穩定客源和收入。本地不少餐飲、零售品牌,因應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減少出門的新情況,紛紛推廣電子商務,以網上落單、快速送貨等方式招徠顧客,同樣收到不錯的營銷成果。2020年香港電商市場交易額為495億港元,增長逾三成,增速為8年來最快,這是企業識得轉危為機的示範。
靈活變通本來就是港人和港企的特質,面對疫情衝擊,當然不能坐以待斃。本港企業根據顧客需求、市場變化,服務好本地消費者,積極利用互聯網拓展客源,發展多元化增值服務;同時政府、大業主合理減租,與各行各業共渡時艱,相信本港企業可以在疫後迅速復原、重燃生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