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不定,昨日新增328宗確診個案,較前天的234宗上升四成,病毒即時繁殖率亦增至0.99,即平均每名患者「播疫」予另一人。3個食肆感染群組均擴大,更增加一個新「火頭」─東涌「譚仔雲南米線」,3名互不相識的食客同時段惠顧「譚仔」後相繼確診,不排除涉及短距離空氣傳播。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儘管過去兩周香港疫情持續於「低位膠着」,但仍屬可控範圍內,故第二階段社交距離措施如期於明天(19日)放寬,但同時呼籲市民切勿鬆懈。

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形容,香港的疫情正處於「低位膠着」狀態,「已經有10天、8天見不到(確診宗數)有明顯下降,但也沒有明顯上升,與此同時都有一些群組感染出現。」

確診數升或與加強檢測有關
但她認為目前的風險可控,確診個案上升或與香港加強檢測有關,「我想香港是少數地方,每日要求近七分一人口做快速檢測,相對於一些地方已經不用檢測,香港仍然做大量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檢測找出個案,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每日有兩三百宗個案是可以明白(理解),大家亦不需要太過擔心。」
因此,特區政府決定於明日如期實施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延長食肆堂食至午夜,重開所有場所包括酒吧、浴室、派對房間、夜店或夜總會、卡拉OK場所、麻將天九耍樂處所和郵輪等,並進一步放寬容量上限,同時容許在室內體育處所運動時,無須佩戴口罩。林鄭月娥表示,市民在第二階段有更多活動不需佩戴口罩,所以要更小心防疫。

男食客有病徵 疑空氣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在昨日疫情記者會上表示,透過「安心出行」發現3名確診者於本月11日上午11時半至下午一時半,惠顧東涌富東廣場「譚仔雲南米線」後確診。三人互不相識、座位相近,當中一名40歲男食客惠顧時已有病徵,不排除透過短距離空氣傳播,防護中心已檢取環境樣本進行深入調查。該時段在場的約200名顧客,以及員工均需強制檢測,防護中心將透過「疫苗通行證」取得他們的聯絡電話,將向他們發出強檢通知短訊。
日前爆疫的3個食肆群組均持續擴大,其中觀塘「御善私房菜」昨日再多9宗確診個案,包括8名顧客和一名員工,使該群組累計有20人染疫,即在場近半食客也中招。該處所證實只領有「食品製造廠牌照」,無食肆牌照,不得堂食,不少確診者日前否認曾在店內進食,聲稱只是「開會」,或買凍肉、杏仁餅等。

確診者認進食 「私房菜」涉違規
歐家榮昨日透露,在防護中心人員持續調查下,有確診者終於承認,事發時有約40人在店內聚集「慶功」,涉及生意夥伴或業務有交流的人士,店內有提供食物和飲料,不少人脫口罩進食,並逗留超過兩小時。中心已掌握當晚43名顧客、4名職員及兩名私房菜負責人,大部分人已進行強檢,該食肆涉及違規經營,已轉介食環署跟進。
此外,上環「星月樓」昨日再新增5食客和3員工確診,累計64人感染。馬頭圍道「新旺會」亦新增一名顧客確診,累計13顧客及兩員工感染。

再截4變異株BA.4輸入個案
(記者 文森)除了食肆感染群組,香港昨日新增39宗輸入個案,並發現早前4宗輸入個案的患者帶有新變異病毒株BA.4,香港至今已截獲7宗BA.4輸入個案。此外,涉及「新旺會」桌球會群組的兩名抵港人士,以及早前由新加坡抵港進入社區後檢測陽性的個案,經病毒基因分析證實,這3名患者均是在香港受感染。
「新旺會」兩抵港者證本地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昨日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39宗輸入病例當中,23宗在機場發現,分別來自澳州、瑞典、泰國等地。
另外,「新旺會」桌球會群組有兩名患者是剛完成檢疫期的抵港人士,另有一名24歲由新加坡返港的女子,同樣在完成檢疫期後確診。為分辨他們是本地感染,抑或在境外染疫,防護中心經過病毒基因分析,證實他們帶有本地流行的Omicron病毒株,相信是本地感染個案。
經基因分析輸入個案,中心發現早前4宗輸入個案帶有Omicron亞變種BA.4,分別涉及從英國抵港的34歲女子、42歲男子及67歲男子,以及從加拿大抵港的61歲男子。香港至今共有7宗BA.4輸入個案,全部在機場或檢疫酒店發現。
兩中學生疑除罩進食互感染
學校昨日新呈報20宗確診個案,來自20間學校,當中一名昨天呈報確診的中學生,與早前確診學生同班,兩人最後上學日期是本月12日,先後於15日和16日確診。防護中心調查發現,兩人曾於小休時脫下口罩面對面進食,疑相互感染。同班師生無人確診,相信班房內沒發生其他傳播,已要求學校進行消毒清潔。
至於前天公布特殊學校兩名員工感染,昨日再有一名與他們同辦公室的員工確診,三人都曾在辦公室內除口罩進食,但他們的日常工作無需接觸學生及教師,暫時沒發現其他個案。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公布,小欖醫院一名嚴重智障女患者確診,她長期住院,其間沒有外出,本月8日曾有親人探訪,上周六(14日)發燒,檢測呈陽性,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同房7名患者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要接受檢疫。根據醫院感染控制組的接觸追蹤,發現同病房一名病房助理周一(16日)亦確診,院方正調查兩人有否關連,病房已停收新症及探房安排,以及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接種三劑疫苗可防第六波
(記者 文森)近期個別香港學者在報章撰文「建議」取消下一階段「疫苗通行證」,被其他專家強烈反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本月底打齊三針的「疫苗通行證」措施將如期落實。政府顧問專家、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引述研究指出,已接種新冠疫苗而感染 Omicron 病毒,比未打疫苗而受感染人士所產生的抗體高出6倍,接種三針有效預防第六波爆發,避免醫療系統陷於崩潰。他強烈呼籲新冠患者康復後3個月內開始接種疫苗,長者或免疫力較弱人士康復後1個月即可打針。
林鄭月娥昨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留意到近日有專家針對疫苗發表不同看法,她對有關專家的意見表示感謝,但強調這些撰文的專家並無直接參與特區政府政策制訂。「正如特區政府和我本人,我們不是讓專家牽着走,他們只是為我們的一籃子考慮因素提供多些看法。我們最終會平衡公共衞生的需要、香港經濟的需要和市民的接受程度,作出我們認為最適合的做法。」
政府如期落實下一階段打針要求
她強調,本月底政府會如期落實下一階段疫苗接種要求,即要求12歲或以上市民打齊三針,才能進入表列處所,獲醫學證明不適合接種、康復者,以及接種第二針未滿6個月者獲豁免。她強調,目前香港合資格人口當中,只有約一半人已接種三針疫苗,故特區政府仍須提供更多動力和誘因。
林鄭月娥重申,要保障香港醫療系統、減少新冠病人重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疫苗接種,現時長者疫苗接種率仍有待提升,特區政府已為長者安排上門接種或在診所接種疫苗。她強調,與內地正常通關仍是特區政府首要工作目標。
許樹昌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引用自己近期參與的研究結果,證明新冠疫苗有助加強抗體反應,呼籲市民積極接種。他說,研究比較了已打疫苗及無打疫苗人士,發現已打針者感染後,抗體水平達320個單位,且產生了交叉作用,可中和原始病毒、Beta 及 Delta 病毒,而未打針患者則沒有此中和效果,自然感染所產生的抗體水平只達40個至80個單位,一般有保護作用的合格水平為26個單位。
許樹昌強調,接種三針有效預防第六波爆發,避免醫療系統陷於崩潰,故建議新冠患者康復後3個月開始打針,年紀大或有免疫力問題的感染者,康復後一個月亦可接種疫苗,以提升抗體。現時疫苗應對Omicron相關的病毒都起類似作用,但如果出現全新病毒,效果如何則是未知之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