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昨日通過第六屆特區政府架構重組方案。方案根據現屆特區政府提出的架構重組建議,將政策局數目由13個增至15個。在原有的3名司長以外,方案根據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李家超為加強政府頂層架構提出增設的3個副司長,即政務司副司長、財政司副司長、律政司副司長。李家超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的3名司長管轄範圍都很廣泛,工作繁重,設立副司長可分擔其工作,亦可按需要被委派統籌或處理一些指定的政策範疇或特定的項目,例如他在政綱中提出成立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和「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將會交由財政司司長及副司長負責,以免「消耗」司長的統籌能力。「我認為這樣會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他期望下月中之前可完成立法程序,讓新一屆特區政府架構由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

第六屆特區政府架構組織圖

特區政府昨日宣布,行政會議昨日通過重組香港特區政府架構的建議方案,以期於7月1日起實行。方案包括現任行政長官於去年10月發表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並於今年1月向立法會詳細介紹的多項建議,包括成立新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為兩個政策局,即運輸及物流局和房屋局;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重組民政事務局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擴大環境局並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改組食物及衞生局為醫務衞生局等。這些建議,均獲李家超全盤接納。

副司長分擔司長工作 產生最大協同效應

根據重組方案建議,政策局數目將由13個增至15個。政務司司長監督9個政策局,財政司司長則監督6個政策局。行政會議通過的方案亦包括李家超提出的新建議,包括開設3個政治委任官員新職位,職級為副司長,即政務司副司長、財政司副司長及律政司副司長。

行會昨日通過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後,李家超會見傳媒。(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李家超又提出要加強3名司長的辦公室,每個辦公室各增添一名首長級人員,並增設一個政治助理職位以輔助律政司司長。

李家超其後在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會見傳媒時表示,現時3名司長的管轄範圍相當廣泛,工作繁重,消耗了他們的統籌和指揮能力。其中,政務司司長需要督導9個政策局、行政署和法律援助署,及跨政策局的統籌督導,包括醫療、社會福利、教育、地方行政等的民生問題;財政司司長需要督導6個政策局,亦要負責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協助行政長官處理土地房屋問題等,同時也涉及到協調跨部門工作;律政司需要督導轄下6個法律專業部門,又要與內地及國際溝通交流。

因此,他提出設立3個副司長職位,以分擔司長工作,及按需要被委派統籌或處理一些指定的政策範疇或特定的項目。副司長的工作分配,可以由司長委派,或按需要由特首直接委派統籌指定政策範疇和特定項目,例如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強化政府施政能力等工作。

架構重組後,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下的政策局,將由9:4變成9:6,而土地和房屋相關政策局改由財政司司長統籌。李家超形容,這樣的安排令工作量更平均,而將發展、房屋,以及運輸及物流都歸在財政司司長之下是有協同效應,而其參選政綱中提出成立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和「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都是在財政司司長及副司長下的工作範疇。

李家超昨日會見傳媒時,介紹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包括增設三名副司長職位的建議。(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合共開設57公務員職位 年開支約9483萬

他指出,副司長如果是協助司長的工作,負責路線可以是經副司長而達司長;倘司長決定某個項目由副司長自行負責,那就可由轄下的局或部門直接向副司長匯報;倘行政長官特別關注某些項目,亦可要求司長或副司長向行政長官匯報。

被問到為何律政司也要增設副司長,李家超解釋,有關副司長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進行推廣,向國際社會強調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及帶領、推動和統籌投資推廣署及駐外的經濟貿易辦事處一起推廣香港的優勢和特點,再加上未來要更積極主動推動香港作為區域性的法律服務中心和仲裁中心,「在設計頂層指揮和統籌方面,我相信有一名副司長是有幫助。」

被問及挑選副司長的準則,李家超表示,他們要有統籌、指揮能力,二是根據他們個人的經驗、知識以及他在這方面的施政理念和他的想法是不是一致。

是次架構重組方案涉及增加13名政治委任官員,包括3名副司長、兩名局長、兩名副局長及6名政治助理,合共開設57個公務員職位,估計每年的開支為9,483萬元。新增3名副司長,薪酬定於司長與局長的中間,即為每月約36.3萬元,附帶福利與司長看齊,但擔任職位的人員不會獲配官邸,也不會享有非實報實銷酬酢津貼。

新增文體旅遊局 向政務司司長負責

新成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整合目前分散在民政事務局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文化藝術、體育和創意產業政策,促進兩個範疇的政策融合和綜合發展,以加快讓香港發展成為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鞏固香港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領導地位,及促進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化的發展。

文化體育旅遊互相帶動

特區政府在立法會文件中解釋,文化藝術、創意產業、體育和旅遊業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相帶動。中西文化薈萃的多元環境、包括西九文化區和啟德體育園這些世界級的文化體育設施,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體育盛事和表演,構成香港重要的旅遊資源,能吸引對文化和體育感興趣的旅客。除了促進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香港也可利用旅遊業進一步對外推廣中華文化,並推動本港體育邁向專業化和產業化。

在建議的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架構下,文體旅遊局會向政務司司長負責,將會由現時商經局轄下通訊及創意產業科(撇除電訊及廣播事務範疇)和旅遊事務署,以及民政事務局轄下文化科、康樂及體育科和西九工程策劃組合併而成。

根據新的架構圖,現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創意香港」,亦將會轉為隸屬文體旅遊局轄下。

分拆成立房屋局 全力統籌闢地建屋

將運輸及房屋局分拆後獨立的房屋局,將全力處理房屋政策事宜,包括增建公營房屋;更廣泛應用創科以縮短建屋時間;善用現有公屋資源惠及有需要市民;支援輪候公屋多時的住戶;豐富置業階梯;及密切監察私人住宅市場情況等。

向財政司司長負責

房屋局局長將專注督導香港房屋委員會和房屋署制訂、落實、適時檢視和調整各項房屋措施,並與公私營機構,例如香港房屋協會、市區重建局和港鐵密切聯繫,並同時借助私人巿場力量,增加建屋量。

擬設立的房屋局將向財政司司長負責,讓財政司司長可加強協調相關政策局,包括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更有效統籌大型房屋用地供應項目。

房屋局前身為運輸及房屋局房屋科,獨立成局後轄下將有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策略處、發展及建築處、屋邨管理處、機構事務處及獨立審查組。

成立運輸物流局 主理內部跨境交通

從運輸及房屋局分拆成立的運輸及物流局,將專注督導和統籌多項香港內部和跨境交通的重大政策事宜,包括以「運輸基建先行」理念規劃和建設本地及跨境交通基建;推展多個策略性鐵路項目,貫徹以鐵路作為客運系統骨幹的原則;改善其他公共交通服務;推展和跟進各項長遠策略性研究,包括《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和《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以應付香港長遠發展需要。

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運輸及物流局將會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着力發展航運產業,支持物流服務的增長,包括確保整個三跑系統如期於2024年落實,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及全力推動建設「智慧港口」和發展高增值物流業和海運商業服務,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擬設的運輸及物流局會向財政司司長負責,其前身是現時的運輸及房屋局運輸科,獨立成局後將有5個分科,包括路政署、運輸署、民航處、海事處等,以及機場擴建工程統籌辦公室。

創科局改名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特區政府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表示,為加快讓香港發展成為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仍需要建立完善的創科生態圈,全面覆蓋科研、融資、生產以至市場化,而創科推動生產或再工業化是香港未來需要加大力度發展的一環。

推動再工業化 促成北都科技城

現有的創新及科技局在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後,將具體闡明再工業化為該局的恒常政策職能和工作重點,首要工作包括推動「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發展;制訂和推行批地和其他便利政策,引進更多高增值和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落戶香港。

改名後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維持向財政司司長負責,轄下的創新科技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效率促進辦公室維持不變,但現有的創新及科技科將改為「創新科技及工業科」。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 訂青年發展藍圖

民政事務局在重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後,原本掌管的文化藝術和體育政策事務將撥歸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則可更全面檢視並制訂青年政策和青年發展藍圖,讓青年按興趣發揮潛能,增加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加強他們對社區以至香港和國家的歸屬感。該局亦會推動、協調和監督各個政策局落實青年工作。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並會檢視地方行政和區議會的未來路向;加強地區工作,動員義工及社團力量,協助解決市民日常關注的地區問題;加大力度提倡社企協作,建設關愛社會,提升社會凝聚力。

重組後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繼續向政務司司長負責,轄下將設兩科,分別為青年事務科和民政事務科,民政事務總署亦在其轄下。

環境及生態局 處理食安生態保育

現有的環境局在擴大職能並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後,除了將接掌現時屬食衞局負責處理的環境衞生、食物安全、漁農及禽畜公共衞生等政策事宜,亦會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等工作,可在減廢回收、生態保育和漁農業發展等多個政策範疇產生協同效益。

此外,環境及生態局將全權負責現時分屬兩個政策局管轄範圍的漁農自然護理署,並強化環保署和食環署的合作。

原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香港天文台,其工作對應對氣候變化極為重要,故亦會改由環境及生態局管轄。

根據該局的架構組織,未來將分為環境科和食物科。

醫務衞生局 專注醫療公共衞生

現有的食物及衞生局將改組為醫務衞生局,專注處理醫療服務及公共衞生政策,除了繼續應對新冠疫情,亦會優先檢視第五波疫情所揭示的公私營醫療系統問題,尤其是要提升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應對公共衞生危機的應變和統籌能力,及與勞工及福利局協調加強安老院舍的抗疫能力,共同制訂醫療及安老院舍系統的合作機制。

醫務衞生局亦會為確保公營醫療系統能持續有效應對人口老化,檢視衞生署和醫管局的公共衞生策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落實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善用科技改善醫院服務;解決醫管局醫護人手不足問題;加強推廣中醫中藥服務和中西醫協作;促進醫療科技及藥物研發;開放臨床數據和優化藥物註冊制度,以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等。

根據其架構組織圖,轄下將設如下分科,包括衞生署、研究處、自願醫保計劃辦事處,以及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

實質性強化「政策研究組」

(記者 鄭治祖)有傳媒此前引述消息指,特區第六屆政府將重設「中央政策組」,但在特區政府昨日公布的第六屆政府架構圖中,既沒有現屆政府的「政策創新及統籌辦事處」,也沒有「中央政策組」或類似部門。李家超昨日在記者會上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他在政綱提及傾向建立一些做政策的設置,但具體什麼形式,會在組班後積極研究。

李家超強調,會強化特區政府的政策研究工作,未來或會設立強化後的「政策研究組」,研究一些跨局議題的推進,例如國際形勢千變萬化,或會要求政策研究組去審視和提出一些報告給他看,還包括在政府以外做一些政策研究,從而取得多一些角度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