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建明

最近香港每天感染疫情人數徘徊在200-300間,未見下降趨勢。而且近來出現多宗群組感染令疫情警鐘再起。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14日預料,香港可能會於兩周後爆發第六波疫情。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資料圖片)

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初的情形我們記憶猶新。隨着空少違規外出及空姐居家傳染家人,香港爆發多起群組感染,進而傳染到全港。此次多個群組感染情況再現。截止上周六,元朗牡丹金閣火鍋店感染人數達到23人,上環星月樓群組30人中招,紅磡新旺會桌球群組增加到12人。而中西區西環邨因污水驗出高病毒量圍封強檢,檢測發現22宗個案,其中西苑臺有16宗,全邨則有28宗個案。

輸入個案中,發現多人涉返港12日後,進入社區才檢測確診。有媒體報道說,甚至有相關個案涉某群組。

這些情況與第五波疫情的早期何其相似。為此,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大眾,都必須警鐘長鳴,為可能捲土重來的疫情作萬全準備。

相對於第五波疫情爆發初期的混亂,目前香港有條件冷靜應對。首先,政府有了較為豐富的抗疫資源。這包括在內地支援下建設的多處方艙醫院等抗疫設施,特別是位於落馬洲的方艙隔離設施,不僅有超過一萬張床位,更有應急的呼吸科傳染病專科醫院,提供1000張負壓床位(包括100張ICU病床)、3間手術室和放射科、檢驗科、中心供應室、輸血科等醫技設施,及各種配套設施。

在醫護人員配備上,一方面,隨着第五波疫情積累了足夠經驗教訓,醫管部門對感染個案的分流、隔離有了更多經驗。同時更有底氣的是,隨着第五波疫情積累的兩地醫護人員協作,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認為,兩地醫護在臨床治療上分別不大。本港一旦出現第6波疫情,不排除重啟兩地醫護協作。

其次,過去4個多月中,香港疫苗接種人數較大提升,整體疫苗接種率已達九成以上。截至5月12日,約338萬人已完成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佔12歲或以上人口一半。而全港約1100間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捨內,適合接種新冠疫苗的院友均已獲安排接種,令院舍第一劑疫苗整體接種率升至84%。這對於減少感染率,降低死亡率有明顯助益。不過「一老一小」依然是風險最高的群體,8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為六成五,3至11歲兒童接種率剛過七成,距離9成的標準還有較大距離。

無論如何,政府及醫療機構依然不能有絲毫鬆懈。人不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第五波疫情的教訓絕不能重演。政府和醫管部門的預案應該盡快向市民廣而告之,並尋求市民配合。行政會議和立法會應該盯緊政府及醫管部門的預案,並督促因應疫情變化而不斷完善。

對於外來輸入,醫學專家需盡快研究出帶有規律性的趨勢並對政策進行相關調整。第五波疫情因外來輸入而破局,而目前也有多人在抵港十多天后才發現感染。雖然政府現在在追蹤個案上有明顯改進,但如何堵塞外來輸入這一漏洞,依然是嚴峻的問題。

迎擊新一波疫情一大困難可能來自民眾心理。一方面當社會剛開始逐漸復常,民眾享受了睽違已久的準正常生活,一旦要再度收縮自由流動空間,心理接受度會打折扣;另一方面,由於疫苗接種率提升,加上100多萬人已經感染過,人們大多認為香港已經基本形成免疫屏障,便放鬆警惕。但最近的多個群組感染告訴我們,距離可以樂觀的時日尚早,特別是保護「一老一幼」依然是重中之重。為此,市民依然需要與政府攜手共渡時艱,謹記自己的社交活動不僅關係個人健康,更關係你的家人和整個社會能否盡早從病毒手中解放出來。

作為香港的一員,筆者深知抗疫、復常生活和恢復經濟三方面都十分重要。但抗疫是保障市民生命健康的基礎和經濟社會恢復正常的前提,絲毫不能放鬆。

本屆政府還有一個多月的任期。抗疫是本屆政府5年的「主旋律」,十分辛苦。在接下來的40多天中,政府需要因應疫情發展不同情況,在抗疫、復常生活和恢復經濟上進行科學選擇與平衡,並做好與下一屆政府在抗疫上無縫對接。

打贏抗疫這一仗,站好最後一班崗,期待本屆政府以漂亮的結尾收官。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