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13日晚簽發命令,宣布立即禁止所有小麥出口,理由是其國內糧食安全面臨風險。印度近期遭遇了嚴重熱浪以及國內食品價格急劇上漲等問題,官方希望通過禁止小麥出口來抑制食品漲價。俄烏衝突影響黑海地區糧食出口,加上多國轉向「糧食保護主義」,勢進一步推高通脹和食物價格,加劇糧荒饑荒。

5月12日,印度政府剛發聲明表示,由於未來一年全球對穀物的需求不斷增加,印度政府將派貿易代表團前往全球多國探討促進印度小麥出口的可能性,並為印度設定了創紀錄的1000萬噸小麥出口目標。印度總理莫迪在4月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後也曾說:「印度準備從明天開始向世界供應糧食。」
但印度外貿總局13日突然發布通知,為了滿足印度本國、鄰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需求,禁止所有小麥出口。不過,外貿總局表示,在13日之前已簽發「不可撤銷信用證」(ILOC)的小麥出口可繼續。並且,若經過印度政府同意,其他面臨糧食安全的國家仍可自印度進口小麥。
G7譴責印度出口禁令
出口禁令對印度農民造成嚴重打擊。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球小麥價格上漲了超過40%。印度國內的小麥價格也升至歷史新高,在一些現貨市場每噸高達25000盧比(約合2532港元),比政府指導價格高出5000盧比(約合500港元),不少農民囤積了小麥試圖賣個好價錢。
分析認為,印度臨時禁止小麥出口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印度國內通脹高企,糧食價格上漲明顯。印度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升至7.79%,為近8年來最高水平。其次,3月以來的酷熱乾旱天氣造成小麥產量至少減產25%。多份報告已指出,極端天氣已經嚴重威脅到南亞地區的糧食安全。七國集團(G7)農業部長14日譴責印度臨時禁止小麥出口的決定。
與此同時,烏克蘭生產的糧食難以運送出去。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6日表示,目前約有2500萬噸糧食,被困在烏克蘭黑海沿岸各個港口倉庫,無法運出。到了7、8月份的時候,烏克蘭春小麥將進入到收割期,這會導致大量小麥因缺乏儲存空間而被浪費。糧食計劃署署長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指出:「烏克蘭穀倉現在滿了,同時間全球有4400萬人瀕臨餓死。我們必須打開港口,讓糧食離開烏克蘭。」
烏克蘭是全球第五大小麥出口國,中低收入國家是其主要出口地。根據美國農業部5月發布的預測數據,烏克蘭2022/23產季的小麥產量預計為2150萬噸,比2021/22產季少了1150萬噸。
23國實施糧食出口限制
受俄烏衝突影響,各國政府尋求保障本地糧食供應,出口限制政策頻出。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數據,俄烏衝突已導致23個國家轉向糧食保護主義。
5月9日,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宣布全面禁止食糖出口,以穩定價格並控制商品囤積現象。5月7日,烏克蘭農業政策和糧食部副部長維索茨表示,在戰時狀態持續期間烏克蘭將對蕎麥、大米和燕麥實行出口限制,以免國內出現短缺。
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博德(David Laborde)表示,出口限制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破壞了世界貿易體系。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賈沃西克(Beata Javorcik)警告稱,保護主義只會不合理地「人為」推高已經糧食價格,加劇全球糧食不安全。
(來源: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