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深圳推動大灣區產學研協同創新再出新舉措。5月10日,記者從深圳市科創委獲悉,2023年度深港澳科技計劃(C類項目)近日啟動項目申請,單個項目最高資助人民幣300萬元。該類項目由香港、澳門申請單位提出申請,深圳市科創委進行評審和資助,深圳市財政資助資金直接撥付至香港、澳門申請單位賬戶,可依據立項合同在深港澳三地開支。

香港高校位於河套的科創實驗室。(記者郭若溪攝)

深圳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資助的重點領域範圍擴大,包括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5G、量子信息、第三代半導體;醫藥生物技術、醫療器械、人口健康技術、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農業生物育種;石墨烯材料、先進電子信息材料、顯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氫能和燃料電池;機械人與智能裝備、智能無人系統、增材製造和激光製造。

申請者要求是香港公營科研機構或者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成立的研發中心或者澳門高校與科研機構。符合條件的項目可在即日起至5月27日,登錄深圳市科技業務管理系統在線填報申請書。

產權收益及科技成果歸港澳所有

其中,香港公營科研機構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11所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明德學院、東華學院等9所根據《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的自資本地學位頒授院校,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職業訓練局、製衣業訓練局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以及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等5所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成立的研發中心;澳門高校與科研機構包括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和澳門理工學院。

在產權及收益、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歸屬方面,深圳市科創委特別強調,項目實施過程中,利用深圳市財政資助資金購置或者試製的儀器設備的產權及收益、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歸港澳申請單位所有,項目研發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當在深圳進行。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