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香港特區政府於今年分兩階段向合資格市民發放合共1萬元消費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指,預期將於暑假期間開始分期發放第二階段各5,000元的消費券。為了讓市民有更多選擇,屆時參與發放消費券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除了現有4家外,將新增中銀香港的BoC Pay及滙豐銀行的PayMe。他表示,目前正與各營辦商商討具體細節安排,目標是在今年中開始接受登記,市民屆時可選擇是否轉換電子支付工具收取第二階段消費券。陳茂波亦發稿指,已要求各參與營辦商向小商戶或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提供協助,並透過回饋或推廣活動,讓消費者及有關商戶受惠。多間營辦商則表示,將推出一系列優惠(見表)。

支付工具營辦商回應及優惠

新年度預算案公布推出新一輪消費券計劃,向合資格市民分期發放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政府已於上月7日向約630萬名市民發放第一階段各5,000元消費券,其中使用八達通收取消費券的市民會分兩期收取,首期4,000元已經發放,第二期1,000元最早於下月16日發放。

◆在第二階段協助發放消費券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將新增BoC Pay及PayMe。中通社

出行購物增便捷支付選擇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指,自去年推出消費券計劃以來,港人在日常生活層面見證着電子支付的應用日漸廣泛,「從過去必須時常帶備現金,到現在即使身上沒有現金,也可以買餸和購買其他日常用品。這是很實在的變化,現時市民日常出行及購物有更多便捷的支付選擇。」

他亦於前天到街市買些菜蔬生果,並順道在街市的熟食中心品嘗港式奶茶和沙嗲牛肉麵,並用電子錢包來付款,過程暢順便捷。

他透露,特區政府正積極推進相關的籌備工作,預期將在暑假期間開始分期發放第二階段各5,000元的消費券。為了讓市民有更多選擇,屆時參與發放消費券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除了原有的支付寶香港、八達通、Tap & Go「拍住賞」及WeChat Pay HK外,將新增中銀香港的BoC Pay及滙豐銀行的PayMe,目前正與各營辦商商討各項具體細節安排,包括系統設計、詳細流程等,並會盡快公布第二階段詳情,目標是在今年中開始接受登記。

◆陳茂波發表網誌指,預期將於暑假期間開始分期發放第二階段各5,000元的消費券。圖為陳茂波電子付款買菜蔬生果。網誌圖片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昨日發稿指出,政府在物色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時考慮了一籃子因素,除了營辦商的相關經驗外,亦包括營辦商現時提供的電子支付工具或電子錢包的普及性,以及其技術能力、籌備所需時間等,並徵詢了香港金管局的意見。

支付工具更多 鼓勵良性競爭

陳茂波強調,在有了去年的經驗下,四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於上月協助發放第一階段消費券的過程比去年更為暢順。而隨着市場的發展,適合協助發放消費券的營辦商數量有所增加,擴闊儲值支付工具的選擇,鼓勵良性競爭,可為市民及商戶帶來更多優惠,促進消費氣氛,並進一步推動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

他提到,本港的基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3月份為1.7%,是近兩年來的高位,也是連續9個月處於1%或以上的水平,「雖然在指數中佔比較重的租金價格略為偏軟,但基本食品價格升逾7%,外賣或外出用膳的價格亦有上升,令整體食品價格升幅達到4.6%,成為推高通脹的主力之一;『衣履』和『電力、燃氣及水』等的分類價格亦升4%至7%。」

他指出,對基層市民而言,如果「衣食住行」這些基本項目的價格上升,將會直接增添他們的生活壓力,他在逛菜市場時亦有不少街坊提及物價普遍上升,削弱了他們消費力。他表示須繼續密切關注本地以至外圍經濟情況的變化,特別是環球市場通脹升溫,對本港造成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