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濤 甘肅報道)27日,由作家馬伯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風起隴西》開播,在網絡討論收視率、演員演技之餘,隴西到底在哪?古時的隴西和如今的隴西有什麼區別?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甘肅省隴西縣博物館原館長汪楷,了解隴西地名的前世今生。

汪楷介紹,隴西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是在戰國時期,是從地理方位指稱隴山(今六盤山,一說為關山)以西的地方,又稱隴右(古人以西為右)。隴右在很多情況下也指甘肅。

如今的隴西是中藥材重要的生產交易基地。(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攝)

當年秦穆公用由余之謀稱霸西戎,將今天甘肅省天水、甘谷、武山、岷縣、隴西、臨洮等地在當時納入秦國版圖,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區設隴西郡,後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狄道(今甘肅臨洮)。隴西郡是甘肅最早的行政建制。秦統一全國仍置隴西郡,漢襲秦制。魏文帝元年(公元220年),郡治由狄道遷襄武(今甘肅隴西縣),直至唐乾元元年。期間隴西郡時廢時立,但襄武縣一直為其郡治所在地。

唐寶應元年(762年),隴西郡淪陷於吐蕃;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復隴右後,恢復渭州隴西郡及屬縣的建置。北宋皇佑四年(1052)於今鞏昌鎮置古渭寨,元眪五年(1090)升古渭寨為隴西縣,得名至今。古隴西郡在歷史上共存在了1037年(治所在臨洮492年<實475年>,在隴西545年)。至今,「隴西」作為地域名已存在了2200多年,成為全國僅有的幾個典範地名之一。

汪楷介紹,按照電視劇所描述的三國時期,當時的隴西郡管轄着七個縣,分別是襄武(今隴西縣)、首陽(今首陽鎮)、渭源(今渭源縣)、狄道(今臨洮縣)、臨洮(今岷縣)枹罕[fú hǎn](今臨夏州)、河關(今永靖縣)。所以《風起隴西》的故事發生在今天甘肅中部的大片土地上。

打開中國浩如煙海的文史典籍,就無法迴避隨處可見的「隴西」二字。隴西是一個相對歷史文化的地域概念,比如漢代李廣;唐代李白、李氏皇族;三國時期的龐德、姜維;前秦開國皇帝苻堅均是隴西郡人。隴西還是李氏發祥、發跡、成長、繁衍、遷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郡望」故里,固有「天下李氏出隴西」之說。因為隴西地處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華夏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發源地,承載着兩千多年厚重的人文歷史。

如今的隴西是指甘肅省隴西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在定西市中部,被稱之為「千年藥鄉」和「中國藥都」,是全國「地道藥材」的重要產區之一,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紅黃芪、党參等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並以質優量大走俏國內外市場。文峰、首陽兩大中藥材專業市場是西北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能夠左右全國中藥材特別是党參價格的「晴雨表」,中藥材在全國市場上的佔有份額超過10%。隴西中藥材市場的柴胡、大黃等中藥材品種集散量佔到了全國市場的一半左右。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