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五一假期來臨,不少人會選擇投身大自然「偷得半日閑」,記者提前探營。在廣州黃埔區新龍鎮中新廣州知識城片區,多處新晉「網紅」天然景點受到關注。在油麻山森林公園內,從高峰向下俯瞰,一座天然湖掩映在山色之中;在數公里外,一座由採石場衍變而成的山頂「天池」,吸引大量珠三角驢友,不少短視頻主播更是前往現場開播。山腳下,新龍鎮麥村的數十家粵菜師傅開設的特色粵菜館,大坦村的貔貅舞表演,讓人飽口福又飽眼福。目前,當地結合這些天然景區,全力推動鄉村旅遊,吸引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遊客。

圖為新龍鎮麥村附近石牙山頂的天池。(香港文匯網記者敖敏輝 攝)

高峰時日萬餘人賞天池風光

在現代化新城中,卻隱藏着不少純天然山湖與天池,在大灣區十分少見。記者了解到,位於新龍鎮麥村的石牙頂上的天池,在7年前還是一個採石場,採石作業形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數十米深的大坑。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當地關停了這家採石場,並全面復綠。新龍鎮黨委副書記何良新告訴記者,關停之後,天然水不斷流入坑中,形成大面積的蓄水湖,人稱「天池」。從山頂往下看,碧綠的湖水被山風吹佛,令人賞心悅目。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廣州知識城內有一座天池的消息,逐漸在驢友圈傳開,不少人駕車慕名而來,高峰時,每日有1萬多人到這裏觀賞。由於天池與山頂落差大,對旅遊特別是攜家帶口的遊客而言,存在一定風險。為此,當地已經在山頂上設置了柵欄,也在建設一些維護設施,但盡量保持了天池周邊原有的風貌。

隨着周邊連接線工程相繼建成使用,麥村與金坑河、油麻山成為廣州東部生態旅遊熱點路線。以油麻山為例,總長度超過2300米的登山步道、長約1280米的環湖步道,加上沿途完善的登山設施,讓過去鮮有人問津的大山變成了遊人如織的網紅打卡點。據不完全統計,高峰期油麻山森林公園的單日客流量曾達近2萬人次。

產城融合樣板 貧窮村莊收入大漲

麥村原本幾乎是一個貧困村,鄉村旅遊的商機吸引了不少過去在外務工的村民回到村裏。上世紀80年代以來,麥村湧現了100多位大廚,其中包括一批「粵菜師傅」。2021年,麥村獲評「廣州粵菜師傅名村」。時至今日,麥村粵菜傳承仍遵循師徒制,一代代把手藝傳承下去。學有所成的村民回村開辦各類農家樂,客家咸鵝、客家肉丸、鵝湯糍、客家扣肉、柴火雞飯等都是拿手菜色。

據麥村村民吳伯湖介紹,現在村裏已經有農莊近20個,年產值近800萬元;士多店25個,年營業額700多萬元。

有自然風光吸引遊客,又有提供就業崗位的產業,當地農民的錢袋子也日益鼓起來。在麥村,總投資超過3000萬元的開益無土栽培精品科技農業產業園,採用無公害無土立體栽培,依靠設施農業擺脫了天氣的影響,全年無休。番茄、青瓜、辣椒等多種農作物,既供遊客採摘,也對外銷售,創收十分可觀。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