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斯哲 李九歌 馮沛賢)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參選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社會都非常關心他即將發表的政綱,以至是他過往的種種動向;在李家超出任保安局副局長、局長時,已經非常關心社會各方面包括青年的發展,大公文匯全媒體訪問了幾名李家超曾到訪他們機構的社福界代表以及一名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他們均對李家超有正面的評價,包括親民無架子、注重青年發展,並形容李家務實貼地、實事求是。
路德會社會服務處雷慧靈:對青年工作十分支持,注重青年發展
「親民無架子,注重青年發展」,是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行政總裁雷慧靈對李家超的印象。2018年6月1日,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到訪路德會青欣中心,了解該中心為吸食危害精神毒品人士和邊緣青少年提供輔導服務,勉勵他們持守正面人生態度,繼續服務社會。
雷慧靈表示,當日李家超聽取了「We Cycle II/改變輪舍」單車導賞員及義工訓練計劃,該計劃是招募並培訓戒毒康復人士擔任單車導賞員,帶領市民遊歷北區景點,以及到社區擔當義務工作。雷慧靈指出,李家超當時十分珍惜45分鐘的探訪行程,與參與計劃青年和員工並排而坐,認真親切聽取他們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點滴,並給予了很大的鼓勵,她坦言,「雖然他是局長,但看得出他對青年工作十分支持,注重青年發展。」
雷慧靈期望,李家超若當選新一屆特首,能加大對基層家庭、婦女和兒童的支援,例如很多家庭婦女因照顧孩子沒有時間工作,希望政府能夠鼓勵商界招聘更多兼職婦女,並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讓她們能夠自我增值。在支援基層兒童方面,雷慧靈指很多兒童家庭環境不佳,錯失很多發展機會,希望下屆政府能夠在課餘活動增加支援,讓學校和青少年中心,提供更多學習機會,鼓勵家長用多些方法讓兒童學習更多知識。

基督教得生團契「生命培訓基地」馮都新:很客氣的官員 和學員傾心交談
2018年4月18日,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到訪西貢區,了解治安情況及居民的生活,其後探訪基督教得生團契「生命培訓基地」,了解學員戒毒治療及康復情況。
基督教得生團契「生命培訓基地」成立於1989年,致力於透過福音戒毒綜合訓練及職業技能培訓,協助學員重建生命目標和良好品格,以重投社會。據基地創辦人及總幹事馮都新表示,李家超到訪當日先聽取負責人介紹中心的設施及服務,之後與學員交談時不斷勉勵他們加油努力、多學技能、杜絕毒品,又品嚐了由學員親手製作的咖啡和菠蘿油包,鼓勵他們重投社會。
「佢係一個好客氣嘅長官」,馮都新眼中的李家超是十分關心社會群體,接觸過程中不會覺得他「擺架子」,更與工作人員和學員傾心交談;馮都新希望未來政府繼續關注和支持青少年戒毒和更生工作。

國際社會服務社邱浩波:處事務實貼地 實事求是
2017年11月17日,時任保安局副局長的李家超訪問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HOPE Centre和灣仔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對記者表示,他與李家超相識始於2012年,至今已有十年。當時保安局與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就有關「向免遣返聲請人提供的援助服務」項目合作,有關項目多年來具爭議性,需要謹慎處理社會上的不同意見。李家超當時時任保安局副局長,他與其團隊十分支持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的工作,多番與社福界商討短期及長期對策,盡其所能平衡香港巿民及服務使用者的需求,並提出具人性化的意見。
與李家超合作多年,邱浩波形容李家超處事務實貼地,表現出「實事求是」的作風,執行能力強,對他的管治能力充滿信心,更對他能團結香港各界寄予厚望。作為社福界當然選委,邱浩波認為香港的社會福利政策有很多根本性問題需要處理,期望李家超若當選,能為業界帶來新的氣象,為香港面對的安老、劏房、貧窮等民生問題帶來轉變的契機。

灣仔區撲滅罪行委員會李誠權:以民為本 表現出色
時任灣仔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李誠權表示,他第一次擔任灣仔區滅罪會主席正值香港發生佔中事件。談及過去的合作,李誠權憶起在佔中事件中與時任保安局副局長李家超會面時的情況,委員會內一直有不少校長出席及參與,當時李家超與委員互相交流不少意見,不單接受校方的意見,強調市民及學生利益為依歸,不斷謀求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民為本,在事件中有表現出色。
李誠權指出,他擔任滅罪會主席以來,一直與李家超有很多的合作及會面機會,他形容李家超處事作風硬朗、有承擔,願意聆聽民間意見,十分親民,滅罪會舉行的活動邀請李家超時,他都常常出席,可見他在人際關係做得不錯;工作方面,李家超明顯將委員會的建議都放在心內,並作出跟進,反映他工作及執行能力之強。
被問及對李家超若成為特首後的工作期望,李誠權表示,政府的工作不可再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政府內部亦需要逐漸改善,香港現時最需要的是安定民生,確保香港繼續繁榮,認為李家超上任後最需要解決房屋問題,為青少年打造更多新機會,與內地城市接軌,提供更發展空間,達至安居樂業,相信香港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並期望李家超得到國家各方面支持,新領導班子組合後可以群策群力,萬眾一心為香港市民服務,只要勇於改變,敢創新,能為香港人做更多的實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