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警務人員,無論工作環境多麼危險、辛苦和惡劣,我們都會迎難而上,出心出力參與抗疫行動,幫助香港渡過難關!」香港第五波疫情肆虐下,醫務人員面臨前所未有的沉重壓力,為使醫院能夠盡快騰空病床集中照顧急症室病人,以及伊利沙伯醫院集中照顧新冠重症病人,警隊首次派出「警察醫療特別小組」成員到公立醫院,協助提供非緊急救護車服務,從3月2日至今,已經成功運送超過1800名病人。

警察醫療特別小組是一支由現職及退休警務人員組成的義工隊,他們由兩位警察學院榮譽醫務顧問帶領,成員曾接受「警察導向戰術急救醫療課程」的訓練,亦有部分成員在加入警隊前曾是醫護人員,所有警察醫療特別小組的成員本身具備一定的專業資格。隊伍成立至今有超過40名醫療小組成員自發加入今次任務,在經過醫管局提供的專門訓練後,成員被分別派駐瑪嘉烈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和廣華醫院,負責非緊急救護運送工作。

蔡清峰:紀律部隊出心出力 發放抗疫正能量

「穿上醫護制服返工好有親切感,好有衝勁!」小組成員之一的高級督察蔡清峰表示,在加入警隊前在瑪麗醫院做了3年的註冊護士,擁有相關醫學知識,熟悉醫院運作,而在近8年的警務生涯中,也曾擔任衝鋒隊戰術醫療小隊主管,訓練同事急救醫療常識,擁有充足的感染控制訓練,極大增強了他在前線工作的信心。

蔡清峰介紹,在3月初經歷了伊麗莎白醫院轉作定點醫院的繁忙,見證了病房和急診室爆滿的情況,「那段時間平均每天都要工作13至14小時,忙到沒有時間吃飯,接送完病人做好消毒後,又得再拿裝備接送下一位病人。」他表示,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在與醫管局同事的緊密配合下,已經能順利完成各項醫護工作,包括運送病人、清潔、開車、聯絡家屬等,一定程度緩解了醫院急症室和病房的壓力。

蔡清峰憶述,令他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曾經協助一名近80歲的長者出院,該長者居住在唐樓,沒有電梯,也無法用輪椅機運送上樓,最後只能與同伴在穿着全套防護裝備的情況下,一同將長者抬上9樓。他坦言,這件事令他深深明白,疫情下基層市民,不止入院看醫生有困難,就連從出院到日常起居飲食都很艱難,作為警察有責任幫助他們。

「試想一下,香港是你家,家裏人生病了,去急症室等很久,出院也要等很久,易地而處你的心情會如何?」蔡清峰表示,第五波疫情下,每日有大量市民確診,社會充滿負能量,不少人出現抗疫疲勞,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最重要就是團結一致,紀律部隊出心出力參與抗疫行動就是為了帶出正能量,支援更多被社會遺忘的人士。「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可以從自己做起,發放更多正能量感染身邊人,齊心應對疫情,走出困境。」

黃敬慈:不辭勞苦迎難而上 助港渡過難關

「這是一次畢生難忘的任務。」另一位小隊成員的警署警長黃敬慈則表示,他曾經接受過「警察緊急導向醫療課程」,亦是警察先遣急救訓練的導師,有豐富的醫務背景知識。在3月2日從警察部借調過來後,每天的工作就是協助醫管局同事,接載病人前往不同設施。

黃敬慈說,「我們每天開工後,首先會領取制服、個人防護裝備、病人用品等。由於運送的都是確診人士,接到任務後,需要穿着全套防護裝備,根據控制室指示,將病人帶往設施,每天最少都需要工作10小時,在特別繁忙的時期甚至試過連續工作15小時。」

黃敬慈憶述,有次接一位確診留院近3個月的伯伯回家,伯伯的妻子見到丈夫回來後哭着說,「老公你終於返嚟喇,我們終於可以坐着一起吃飯。」這件事令他深受感動,他表示,「疫情期間,很多確診者要被迫與家人分離,可能未必像那位伯伯那樣好運,能夠康復出院回家吃飯,能夠幫到伯伯,我感覺很開心,也激勵了我一直堅持下去。」

在近一個月的過程中,警隊和醫管局的同事日夜相對,成為了很好的合作夥伴。黃敬慈指出,雙方雖然有着不同背景經歷,但都是不辭勞苦,齊心抗疫。他坦言,雖然這份工作雖然充滿感染風險,但若因染疫不幸過身,他也從不後悔,「在如此艱難的時刻,作為前線警務人員能夠為抗疫出一份力,我認為是一份光榮的使命,充滿意義。」

每日繁忙的工作讓黃敬慈早出晚歸,與家人見面只有短短的早餐和宵夜時間,笑言有次回到家累得抱着晚飯就睡着了,但家人們不僅沒有埋怨,更經常通過豐富的早餐、溫暖的短訊給予黃敬慈身體和精神鼓勵。黃敬慈認為,「作為前線警務人員,無論工作環境多麼危險、辛苦和惡劣,我們都會迎難而上,出心出力參與抗疫行動,幫助香港渡過難關。」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斯哲報道)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