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楊新雨)第五波疫情洶湧襲港,形勢不容客觀,壓抑的社會大環境不僅令原本沒有情緒問題的市民產生焦慮,也會將受到情緒困擾人士的情況變得更糟。值此之際,由約50名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包括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以及輔導員成立的「抗逆心聆熱線」,從本月1日開始試運行,為全港市民免費提供情緒支援服務,期盼在逆境中,與香港市民結伴同行。
單親媽媽確診 情緒深受困擾
「抗逆心聆熱線」發起人、香港情緒健康學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介紹,「熱線」試運行的半個月時間內,累計接到求助個案超過16宗,多數個案情況較輕微,在輔導員接聽個案階段已經可以幫助市民解決問題,正式轉介給專業醫生的個案有9宗。其中一位單親媽媽的個案,令林醫生印象最為深刻。
林美玲告訴記者,40歲的蘇媽媽在香港無親無故,獨自撫養3歲的女兒,二人居住在無窗的劏房內。蘇媽媽確診後非常驚慌,打給政府求助熱線無人接聽,最後打通了「抗逆心聆熱線」,接線的輔導員很快幫她聯絡到救護車,將母女二人送去醫院,並安排抗疫物資送上家門。為了緩解蘇媽媽的焦慮情緒,林醫生則向她講解了一些應對疫情的知識,還專門為她做了情緒輔導。
林醫生指出,單親媽媽照顧女兒三年,本身情緒就很一般,當她確診後,出於對女兒的擔憂,一直睡不好覺,抵抗力就會越來越差,大人的身體都照顧不好,就會更難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且當一個媽媽惶恐不安、愁眉苦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很容易將壞情緒傳遞給小孩子,但是小孩子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會跟着大人緊張,當媽咪看到小朋友狀態不好時,又會加劇她的緊張感,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情緒支援在這個時期就顯得尤為重要。
情緒支援與物資支援相輔相成
「抗逆心聆熱線」發起人、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會長、危機管理專家黃廣興博士表示,當市民確診後,物資支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一個人在遇到危急時,會充斥大量負面情緒,從而產生負面想法,不僅會對個人的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也會令人作出很多負面行為。接聽熱線的義工輔導員都經過專業訓練,在接聽電話時,最強的就是「主動聆聽」,給到求助者一種關懷,令求助者感到有人在傾聽他講事情,除了政府之外,還有很多有心人士可以給他提供幫助,這時候求助者的情緒已經可以平穩下來。
黃廣興續說,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自愈能力,當求助者走出陰霾,情緒由負面轉為正面時,就可以產生積極的想法,從全新的角度看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或者正確的選擇。而輔導員和心理學家們所做的,就是在求助者情緒失控時,通過聆聽和關愛,在意識上給予求助者強大且正向的支持,從而穩定、改善求助者的情緒,令他們可以看到希望,走出困局,最終成功「自救」。當求助者主動站出來向他人尋求幫助時,則是已經邁出了「自救」的第一步。
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
林美玲說,疫情令他們這班有心人士聚集在一起,本着能幫一個是一個,能幫多少是多少的心態去做事。但是她也意識到,因為這場疫情,香港至少已有4000人死亡,這些人背後又是多少個家庭,他們的心理創傷又該怎樣修補?在疫情結束之後將會成為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九龍東區各界聯會(東聯)多年來開展多樣化的社區及社會公益活動,「抗逆心聆熱線」就由東聯社會服務基金主辦,本周末將正式運行,如有需要會增加更多熱線,從而更好地為有需要的香港市民提供情緒支援服務,為他們送上一份關愛與溫暖。
附:抗逆心聆熱線:6996 646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