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點新聞郵箱收到很多讀者來信,講述酸甜苦辣的抗疫故事。其中有一位中年主婦A女士(化名)一家的故事,讀罷令人難忘。他們一家堅強抗疫的同時,卻也遇到了求助無門的困境。

A女士的丈夫患有鼻咽癌末期,正在接受化療,14歲的女兒疫下一直在家上網課,一家三口跟足政府防疫指示,留家抗疫,三人也先後接種了至少兩針疫苗。然而,3月6日早晨,一直沒出過門的女兒出現病徵,自測陽性。A女士聯想到,隔壁屋苑一棟棟陸續接受強檢,會否女兒在房間開窗時,接觸到空氣中的病毒?然而深究哪裏惹到病毒已為時已晚,女兒已確診,A女士立刻全家大消毒,讓女兒待在自己房間,同時避免身患癌症的丈夫和女兒接觸。

可誰知,就在當天下午,政府宣布A女士家居住的公屋圍封強檢。當工作人員上門時,A女士告訴他們女兒上午快測陽性,丈夫身體情況特殊。當時工作人員讓他們一家無需下樓檢測,免得交叉感染。三人在家戴口罩、單獨就餐,盡量獨自隔離地過了一天。

第二天,A女士和丈夫自測確診。由於丈夫是鼻咽癌患者,一家人開始周密的居家隔離行動:處處噴酒精消毒,丈夫要出房間前會搖鈴通知⋯⋯這樣的生活持續到第四天,A女士一家未收到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絡,沒有收到居家隔離手帶或物資。雖然丈夫目前情況還算穩定,但始終是癌症患者,難免擔心會有意外發生。A女士便按網上的抗疫指示,聯絡負責公共屋邨圍封強檢的房屋署,房屋署了解她的情況後,給了她「居安抗疫」相關的4個號碼,然而包括1833019這個「居安抗疫」熱線在內的4個電話,無一打通。

救助無門之下,A女士嘗試撥打了衞生署電話,有職員表示幫手跟進,隨後A女士接到另一個衞生署電話,忍着因新冠引發的喉嚨痛,一遍又一遍重複講述了家裏目前的情況後,對方卻表示無法幫手,提供了另外兩個號碼。A女士抱着試一試的心情再次撥打後,只聽到語音留言「信箱已滿,請遲點再打過來啦⋯⋯」

A女士感慨,女兒已很久很久沒出門,丈夫癌細胞已擴散全身,一家人一直遵守政府防疫措施,能不出門不出門,除了買菜、覆診,就是在家。一家人確診後,被迫居家期間,亦通知鄰居盡量不要開門開窗,不得已需要扔垃圾出門時,A女士會在深夜11點半後做好防護快出快入,避免和旁人見到面。

能做的都做了,然而他們卻因自測陽性後,沒有參加圍封強檢,而成為了「被遺忘」的一家。不知道當時的工作人員是否有備案上報,還是卡在了哪個部門,停滯了特殊病患確診的安排。人命關天,屬於強檢範圍卻四天無人問津,若患癌丈夫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當我看見每一棟樓強檢時都二百多確診時,我先預備了部分藥物在家,也買了部分食物在家。」A女士說,所幸,丈夫沒有發燒,情況尚算穩定。但是,在她們一家求助的過程中感受到,政府專責部門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協調和管理,亦是不爭的事實。「我能理解,全港現在像我們一樣有需要、卻求助無門的家庭何止成千上萬,他們是甚麼心情。」

A女士說,感謝中央急香港所需,源源不斷的撥物資、人員援港抗疫,也看到很多社會團體積極響應,雪中送炭。但特區政府掌握最集中也是最龐大的資源後,應該動員起來,「真心盼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香港普通市民的訴求,敦促特區政府落實良政善治,負起主體責任,給我們老百姓實實在在走出疫情困境的希望。」

A女士在信的末尾落款「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市民」,她和她的丈夫、女兒,並不是「微不足道的小市民」,她們一家和我們一樣,是七百萬同心抗疫港人中的一員,是不能被忽視的香港市民的一份子。希望在中央支援、特區政府行動起來後,每個市民都能獲得及時的幫助,攜手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責任編輯: 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