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至今未有緩和趨勢。連日新增確診五位數,抗疫進入持久戰,公營醫療系統飽和,隔離設施亟待增加,市民手停口停,抗疫前線人員疲憊不堪⋯⋯幸而,在中央關懷、內地支援之下,香港抗疫工作有了些許曙光。記者陸續訪問了社區幹事、醫護、義工等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面對疫情,他們百感交集,疲憊卻又充滿鬥志,讓我們一同聆聽,來自抗疫前線的心聲,分憂解憂,同心抗疫。

———————————————

「中醫界呼籲許久,政府終於開始有些行動,讓中醫藥參與到這次的抗疫戰爭中。」中醫藥企業德善醫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琛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不久前醫管局開展安老院舍中醫診療服務,為確診安老院院友及職員免費提供遙距或外展中醫診症,是一個好的嘗試,「我覺得這(在香港)起碼開拓了中醫的診治可以提供給最需要的患者。」

【中醫治療對感染初期或輕症效果良好】

過去兩年,國家衞健委的新冠肺炎診治方案已提到如何在中醫師指引下,用中醫處理不同病徵的病人,多個省市此前也充分運用中醫藥治療新冠病人。在香港,自2月底開始試行的安老院舍中醫診療服務,也證實中醫治療對感染初期或輕症病人效果良好。

「我們香港的中醫藥界是很有信心的,也可以說都準備好了。」張琛表示,此前曾建議政府可參考內地經驗,在香港的方艙醫院建立一套治療用藥準則,為患者提供中醫藥治療,然而遲遲未見政府採納。她表示,就算政府的方艙醫院不請中醫同行去治療患者,本港中醫師們已經在私營執業時日日對着很多輕症或中輕度患者,在技術及經驗上,都已經累積一定應對經驗。

【線上看診「望聞問」 對症下藥】

中醫看診講究「望聞問切」,然而新冠疫情下,面對面看診難以進行,線上看診又是否可行呢?張琛中醫師介紹,中醫有一套清晰的臨床指引或治療方法,即便不能把脈,也能通過視像或圖片,以及患者聲音來做到「望聞問」,已可以獲得很充分的資料去判斷病人是否可以接受中醫治療。

當患者通過快速檢測確認是否是新冠病人後,中醫師們會通過觀察病人面色、舌苔,聽病人說話聲音,及病人對病徵的描述,來調整藥方及給出中醫藥治療建議。在治療過程中,會要求病人每日做檢測,同時觀察病人每日反應,調整用藥。「我們不是單純主觀感覺到病人康復,而是可以通過快速測試證明到,中醫藥幫助病人很快由陽性轉為陰性。較長的個案可能要6日,是老人家,快的大概3日,平均4至5日。」張琛介紹,在她經手的病人中,有人最快三日從強陽性轉為陰性,發燒、咳嗽、咽喉痛痰多等症狀短期便獲得緩解。

【政府中央指揮才能讓救治行動更有效】

目前,特區政府除了在安老院舍推出免費中醫診療外,亦在竹篙灣隔離設施提供中醫會診服務。在一些被「圍封強檢」的區域,也有居民陸續獲得國家捐贈的抗疫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及「金花清感顆粒」。但是,張琛中醫師認為,特區政府現階段對於使用中醫應對新冠疫情的嘗試,還遠遠不夠。

張琛舉例,如醫管局或醫院接收病人治療需求後,需經過一些中醫界組織,再讓中醫師自願參加,當中涉及到行政、物流、派藥、是否收費等若干環節,很多行政工作及細節不清晰。除了爆疫的院舍外,社區亦都需要中醫的介入,無論在預防,或感染初期甚至輕症治療階段,中醫都能貢獻一份力量。

「針對中醫藥抗疫,其實我們之前都呼籲過需要有中央統籌,集合各界的力量,而不是單打獨鬥。」張琛指,香港中醫界別分得比較散,所以政府通過中央指揮、調配資源,再綜合製作指引的話,才能讓中醫界參與救治行動時更有效果。

【獅子山下精神加全國力量支援 必然打勝仗】

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內地成為抗疫最成功的地區。張琛說,兩年多來,內地雖然先後有多地曾出現疫情擴散,但只要集合全國力量,都能控制得很好。「我覺得首先要相信國家,信心不可以動搖。第二是特區政府要在這次在行政上,在公共衞生方面的處理。」談及是否準備好迎擊下一階段抗疫攻堅戰,張琛顯得很有信心,「想對港人說,我們有獅子山下精神,也有中央的支持和全國力量,各方面的力量支援我們,我們一定可以打勝仗,必然打勝仗,必然可以克服這個難關。」

「但是我們不可以原地踏步,不可以在公共衞生政策上或中醫參與不再去行出多一步,需要去改變以前一些固有的天花板。」張琛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蘇婷、Yan 報道)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