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自本港第五波疫情以來,接連出現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死亡及重症個案。特區政府早前考慮到2019冠狀病毒病對公眾健康構成的威脅,已將科興疫苗最低接種年齡降至3歲,並為5至11歲兒童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然而,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的傳播速度之快「前所未見」,令許多家長依然每天提心吊膽。兒科醫生呼籲家長應密切留意孩童的健康狀況,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作出應對。

變種病毒來勢洶洶 累計多名兒童「中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兒童的感染率相對較低。但隨着新冠疫情開始全球大流行,海外數據和本港第五波疫情數據顯示兒童及青少年的感染率不斷攀升。據美國兒科學會(AAP)與兒童醫院協會(CHA)2月7日的報告指,截至本年2月3日,單是美國本土已累計有1200萬名兒童染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佔全國累計確診個案數量的18.9%。

經歷過去兩年疫情,市民已習慣做足防護措施抵抗新冠病毒,但與此同時亦隔絕了其他病毒,從而導致兒童較少與病毒接觸,包括流感病毒等。兒童缺乏對於免疫系統的鍛鍊,再加上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使得第五波疫情下多名兒童染疫、病危甚至離世

醫管局早前公布,截至2月28日,累計有1,939名17歲或以下確診兒童及青少年住院,其中有781名屬2歲或以下的兒童,佔約40%,屬佔比最多的年齡層。按年齡分布,分別有247名年齡為3至4歲、545名年齡為5至11歲、366名年齡為11至17歲。

上述數據中,47名兒童病重需留醫ICU,其中60%是2歲或以下的兒童,有30人其次是5至11歲(11人)、12至17歲(5人)及3至4歲(3人)。

缺乏交叉保護力、先天免疫缺陷或成染疫兒童致命原因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早前在採訪中表示,與內地援港的專家及醫管局專家審視過兒童確診個案,發現3位幼童都曾出現抽筋抽搐的情況,經檢查後亦有腦水腫、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腦炎等症狀他個人認為情況可能與兒童沒有接種疫苗有關,加上過去一段時間幼稚園停課,孩子少接觸病毒,缺乏交叉保護力,亦或與先天免疫功能缺陷有關。他又指,新冠病毒會影響到很多器官,不止影響肺部。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亦指出,兒童的免疫系統在過去兩年發展較慢,當遇到變種病毒Omicron,身體反應較大,體內病毒量較高,令腦部出現炎症多見免疫缺陷的亞洲人更特別容易出現這些情況。

早前有一名11個月大女嬰48小時內病重不幸離世,據消息稱這名女嬰日前因持續抽搐,被送至將軍澳醫院急症室,入院測試對新冠肺炎呈陽性,CT值為17。之後轉到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隔離病房治療,醫生曾對其施用處方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但染疫女嬰情況持續惡化、心肺功能一度停頓,病情危殆,不幸於2月20日黃昏離世。

染疫症狀各不同 家長需份外留心

公立醫院內科病床近期已達飽和,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收治大量病患,若確診小童來不及入院,家長應保持冷靜:

留意子女有否神情呆滯、不蹦跳或呼吸急促等表徵;

嬰幼兒染疫後,咽喉位置有可能發炎,導致呼吸困難、氣喘,吸氣時發出如同獅吼的氣聲;

當病毒進入肺部,可能出現呼吸衰竭風險,家長應密切留意兒童發病時呼吸的困難程度。

另外,家長可觀察兒童體溫、進食情況、大小便及作息情況。要注意,新冠病毒入侵身體不只影響呼吸系統,還會影響神經中樞,嘔吐亦是病徵之一當兒童出現發燒情況時,幼兒多出現發燒抽筋,家長切勿驚慌,避免病童誤傷自己,情況許可下及時求診,讓醫生判斷高燒是否由一些疾病的併發症所引起,例如腦炎或腦膜炎。

有以下病徵須立即送院

當兒童出現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持續發燒或神智模糊等狀況;

或持續發高燒、 痾嘔肚痛、眼紅、嘴唇舌頭發炎等情況;

考慮到有可能導致心臟衰竭,應當視作緊急警號,馬上召喚救護車

當然,無感染症狀的情況亦有可能發生,上述症狀也可能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染疫兒童的身上。註冊中醫師岑明澤指出,他曾為約60位新冠肺炎感染者看診,每個人的症狀都可能不一樣就如勾選「點心紙」一般,在所有若干種感染症狀之中,個感染者可能只會出現其中幾種症狀,但是最為常見的還是發燒和咳嗽。 家長應處理基本狀況,再視乎病情送院。

根據衞生署的指引,接種新冠疫苗後的部分症狀與染疫後症狀相似,若家長近期帶兒童接種過疫苗,可留意其症狀是否由疫苗副作用引起(下圖示),不必太過驚慌。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網站圖片)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網站圖片)

染疫兒童的護理需謹慎

幼童若出現抽筋或嘔吐情況,家長應讓孩子頭部打側,避免口腔分泌物阻塞氣管,同時應觀察及記下抽筋情況,例如是單手還是雙手抽筋,有助醫生斷症。若嬰幼兒呼吸困難,應讓他們坐好、身體稍微向前傾,切勿躺下、餵食或喝水。

若染疫兒童的體溫升至39攝氏度或以上,應持續留意症狀及按需服用退燒藥控制病情。家長可用溫水為他們擦身散熱,避免持續高燒引發其他併發症。有條件的話,可為兒童利用快速測試檢測,需要注意的是,採樣時,插入棉籤的角度要垂直沿著鼻腔底部,以免傷及兒童的鼻骨

兒童染疫能否服用連花清瘟膠囊?

現時許多市民受到鼓吹,大量採購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等,冀服用後可預防、甚至治療新冠肺炎。註冊中醫師岑明澤表示,不建議市民自行服用中成藥,他指中成藥都是以固定藥方配置藥物,每人的藥分量須根據年齡,體重,個人體質,症狀等等調整應先向註冊中醫詢問專業意見。他特別提醒,切勿自行調整連花清瘟膠囊分量讓兒童服用,更要先清楚了解兒童蠶豆症,否則自行服藥有機會造成不良影響。岑明澤建議家長盡量視乎情況帶兒童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因錯誤用藥加重病情。

(網絡圖片)

對於未能打針的0至2歲幼童,其所有家人及接觸者都應打齊3針,以家庭免疫屏障保護幼童。如兒童已出現昏迷症狀,應檢查脈搏和呼吸跡象,若無呼吸跡象時,可即時做人工心外壓及人工呼吸,並馬上送往急症室

兒童染疫無病徵應如何處理?

如果已染疫但沒有出現任何病徵,家長可以讓兒童補充比平日多20%的水分,並攝取足夠的食物營養和維他命C及D,以助增強抵抗力。此外,家長也要注意家居衛生,接觸患者後要特別清潔,整個家庭更要每日自我檢測。有關家居檢的注意事項,請參考這篇文章——染疫須知:家居檢疫小貼士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