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第五波疫情的確診數字高企不下,每日都有大量患者召喚救護車前往急症室,消防處因此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救護車12分鐘內召達比例,由前四波的逾九成,降至今波僅23.3%,甚至要等8小時才有救護車到達。雪上加霜的是,消防處迄今已有475名職員確診,人手更緊張,大部分救護員每日工作連踩17個小時。消防處助理處長(總部)黃鎮業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為應對以上挑戰,消防處於本月4日及23日啟動兩個24小時「處長指揮室」,全面統籌將輕症患者送至隔離設施,以及維持緊急救護服務兩大工作。

截至前日,消防處今波已有475名職員確診新冠肺炎,其中救護員超過150名。黃鎮業表示,一旦有同事確診,密切接觸者也要接受隔離無法工作,因此人手大量減少,即使已採取各種方式增派人手,仍面對巨大壓力,「無論是防火總區做過救護的同事,還是駕駛訓練教官、退休同事,只要是有救護資格的同事,都會調動。」
「12分鐘召達」 第五波疫情僅23.3%
不過,救護車服務仍嚴重受影響,過去四波疫情,消防處平均每日接到約1,700次救護車召喚,仍能保持92.5%能於12分鐘內召達。不過,在第五波疫情下,前日就有超過2,300次救護車召喚,12分鐘召達比例已降至23.3%,「最長的一單召喚要等8個鐘才去到現場,甚至有超過300個召喚未能派到車。」
救護前線已全面告急,前線救護過去每更12小時,如今每天要連續工作16小時至17小時已成常態。黃鎮業直言,很多救護同事甚至沒有時間吃飯,「記得有一次一位救護員接送完一單剛回到救護站,才喝完一杯茶沒來得及吃飯,就要出第二趟車。」

逾半白車召喚 屬快測呈陽者
他說,第五波疫情中,每日超過2,000次救護車召喚中,有超過一半都來自在家快速測試呈陽性的患者,「明白大家檢測呈陽性都好緊張,但係好多輕症患者去到急症室可能會面對更艱苦嘅等待。」
由救護站調往前線的消防處見習救護主任黃寶恒舉例說,「記得那次call救護車是來自一對父母,孩子快測是陽性,他們非常緊張,無論我如何解釋輕症可以考慮在家休息,告訴他們在醫院的等待環境更加惡劣,他們都堅持要送院,但送到要等待數日才可能入院,最後還是決定回家休息了。」
黃寶恒曾在公立醫院當護士,非常明白病人想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的心情,「尤其是父母,緊張孩子的身體健康,我們十分理解。」但他更清楚目前公立醫院系統所面臨的困境,「每一次召喚救護車,無論係去之前,還是接到病人後,我都會清楚地同市民說明目前醫院嘅實際情況,以便他們自己選擇。」

為解決前線救護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消防處啟動兩個24小時「處長指揮室」,第一個指揮室負責統籌將衞生防護中心轉介的輕症患者送至指定隔離設施,至於剛在前日投入服務的第二個指揮室,則主要負責維持緊急救護服務。黃鎮業表示,「處長指揮室」不是一個實體的辦公室,而是一種機制,通常在緊急情況或大型事件時啟動。
採用小巴等專車隊接送輕症患者
消防處「處長指揮室」主管呂已才表示,該指揮室採用運輸業界支援的小巴等專車隊伍接送輕症患者,目前每日接送車次約有500次,「每一趟車負責一個case,有時係一個病人,有時係一個家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