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當前,香港疫情形勢嚴峻,內地陸續派出多批專家及醫療隊赴港支援。對於他們前往香港跨境開展工作,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通過訂立規例,為援港隊伍抗疫工作提供法律基礎。業內指出,中央援港隊伍可在多方面開展工作,助力香港抗疫。加上通過訂立規例,為他們跨境工作提供法律基礎,將在未來可能出現的重大公共衞生事件中,更好地開展互助與合作。

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明偉傑熟悉兩地醫療體系和公共衞生規範。(受訪者供圖)

來自香港的明偉傑是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衞生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在內地、香港都有工作經驗,熟悉兩地醫療體系和公共衞生領域規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他曾組織香港青年學生開展抗疫科普,做了大量工作。由於為內地抗疫做出貢獻,他被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授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號。

內地醫護有能力、有經驗

有聲音認為,內地醫護前往香港開展抗疫支援,從事的是專業性強的工作,而粵港兩地醫療體系和具體從業規範,以及證照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合規性存疑,且內地醫護人員未必適應。另外,在語言和文化方面,兩地也存在一定差異。

明偉傑表示,這些擔心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事實上,這些差異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不同學科、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方艙醫院,醫護的工作主要以病例監測為主,使用藥物並不多,香港或者內地的醫護,醫療基本一致。」明偉傑說,即便是重症監護和治療方面,相關操作差異性也並不大,英文能力較強的內地醫護經過三五天的交流培訓,完全可以掌握。

內地醫護在本地抗疫和外出支援中都有豐富經驗。圖為廣州醫護人員在為社區居民核酸採樣。(香港文匯網記者敖敏輝 攝)

援港是一次很好的施展合作和磨合機會

據他介紹,事實上,長期以來,粵港在醫療領域都有深入的交流與合作,比如,廣州、深圳等地醫院的護士,不少人都曾去過香港培訓交流過,兩地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合作機制。至於語言和文化方面,粵港文化同根同源,此次派出的醫護人員,基本是以熟悉粵語的為主。同時,他們都是各自醫院的骨幹精英,都有在本地或者外出支援抗疫的經歷。

「內地前往香港工作的一線醫護人員,可開展的工作包括核酸採樣、疫苗注射、輕症護理治療,這些都是基礎性的工作,對他們來說,駕輕就熟。而重症患者治療方面,他們已經在內地抗疫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可以很快適應香港的醫療操作規範。」明偉傑說。

另外,他還特別指出,此次內地大規模援港,是一次很好的實戰合作和磨合機會。加上此次港府訂立了規例,未來,若繼續出現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內地和香港可透過此次兩地合作經驗,迅速開展互助和支援工作。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