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清代督陶官唐英,字俊公,號蝸寄老人,一生事跡除供奉內廷,便與窯務相始終。他以「陶人」自居,日夜竭心求索和致力「陶之業,陶之人,以迄陶中所有之事」,而他所監督燒造的「唐窯」器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為上供御用之瓷器,二為敬奉廟宇之供器,三則為作自用或饋贈之物的小件文房器皿,如筆筒、水盂等。
在極高的瓷器設計創作藝術才華的背後,唐英對詩詞、戲劇、書畫方面的造詣亦不容忽視。在唐英所著的《陶人心語》和《陶人心語續編》中,可見其氣韻超然的詩文,樸實無華中彰顯恬淡大氣。而其書法作品,更是在魏晉、漢、唐、宋之名家基礎之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行書頗有灑脫之風。
由唐英本人親手設計製作的瓷器,其傳世的作品以筆筒居多,筆者亦有幸藏有數件唐英製筆筒,詩、書、畫、印等元素皆可見於小小的器物之上。按照行家的總結,唐英自製瓷器有着形形色色的落款與印章,例如「蝸寄居士」、「瀋陽唐英」、「榷陶使者」、「甄陶雅玩」、「沐齋居士」等四字款識(可參考「清乾隆唐英製白地墨彩篆書『壽』字筆筒」,上書「蝸寄居士摹古」)。至於篆書閒章方面,常見的單字款識包括陶、榷、鑄、翰、墨、鈞等;二字款則可見唐英、俊/雋公、蝸寄、陶人、半山、片月、沐齋、居士、古泉等;三字款有俊公氏、督陶使、古柏堂、古泉堂、陶成堂等。以筆者收藏的「清乾隆唐英題粉彩詩文秀景四方筆筒」為例,其上的篆書印章就為「半月」、「陶」及「鈞」。
唐英自製瓷的瓷器造型簡潔而輕巧,比例拿捏恰到好處,端莊大氣,作為文房用具配以唐英灑脫淡雅的詩書畫作,更添文雅俊秀之氣。●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