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文佑)2022年北京冬奧將於下月4日揭幕,北京即將成為全球首個先後舉行夏季及冬季奧運的城市。美聯社及《華盛頓郵報》近日均撰文指出,從2008年北京奧運至今十多年間,中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軍事、太空探索、基建及環保等領域發展迅速,國家變得更強大、富裕,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影響力。 

從2008年北京奧運至今十多年間,中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領域:經濟產出倍增

中國在2008年屬於「出口優先」國家,被許多國際品牌視為消費市場。當時互聯網在中國仍未普及,網絡用戶佔全國人口約1/5,iPhone手機於2009年、即蘋果公司在美國上市兩年後開始在中國銷售,如今已非常普及的即時通訊軟件WeChat,則於2011年出現。

從2008年至今,中國年均經濟產出已增長逾兩倍。現時中國經濟一半以上均由國內消費驅動,中產群體正不斷發展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力量。去年初中國正式宣布消除絕對貧困,如今亦繼續努力,推動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網絡經濟在過去數年間迅速發展,2008年還被視作奢侈品的智能手機,如今已成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日常生活及防治新冠疫情期間使用的二維碼,還是更普遍的手機支付,都能體現中國網絡經濟的巨大變化。

軍事及太空技術:創多項里程碑

從2008年至今,中國在軍事及太空領域發展迅速。2012年,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服役,作為海軍裝備全面升級一部分,中國首部月球車也在2013年登陸月球。2019年,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展開多項關鍵科學研究。

中國太空探索事業在去年迎來里程碑成就,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着陸火星,成為除美國以外唯一實現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陸並操作探測器的國家。中國亦將繼續發展太空探索科技,力爭2033年實現首次載人火星探測。

基建領域:基建走向全球

在2008年, 中國的基建熱潮才剛剛開始,北京當時正興建全新機場,建設包括國家體育場「鳥巢」及國家體育中心「水立方」在內的標誌性建築。中國同年建成首條連接北京與天津的高速鐵路線路,自此迅速展開基建熱潮。如今中國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鐵網絡,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亦屬全球之最。

中國基建近年更逐步走向世界。2013年,中國首次推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已有逾100個國家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發展鐵路、港口及高速公路等基建設施。

國際社會領域:全球影響力更顯著

從2008年北京奧運到2022年北京冬奧,中國在十多年間經濟更為富裕、國力更加強大,在國際社會的經濟、政治、軍事影響力都更為顯著。在2008年,國際社會普遍將北京奧運與象徵日本經濟在二戰後復甦的1964年東京奧運比較,形容中國經過數十年專註發展,已作好準備成為新興經濟及政治力量。

如今在新冠疫情肆虐背景下,中國從疫情中迅速恢復,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唯一錄得增幅的主要經濟體。相信保持經濟穩步增長,依然是中國今年發展的重要目標。

保領域:倡導綠色節能

2008年北京舉行奧運期間,中國城市空氣質素等環境問題仍有待改善。中國近年在全國多地展開環保行動,提升空氣及水源質素、投入高效廢物管理、對嚴重污染產業進行搬遷改造、限制建築工地規模、改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並實施全新的汽車排放標準等。

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村及多個競賽場館便制訂多種節水方案,雨水收集循環系統也投入運作。今年的北京冬奧亦倡導「綠色節能」,在舉行奧運期間投入更多減排環保技術。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