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1月21日,記者探訪四川寶墩遺址發掘現場,工作人員正有序、細緻地開展相關工作,現場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殘片和石器殘件。其中,陶器殘片上的水波紋清晰可見,展現出約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審美和製作技藝。寶墩遺址於1995年發現,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來源:中新社)

2 / 5

1月21日,記者探訪四川寶墩遺址發掘現場,工作人員正有序、細緻地開展相關工作,現場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殘片和石器殘件。其中,陶器殘片上的水波紋清晰可見,展現出約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審美和製作技藝。寶墩遺址於1995年發現,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來源:中新社)

3 / 5

1月21日,記者探訪四川寶墩遺址發掘現場,工作人員正有序、細緻地開展相關工作,現場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殘片和石器殘件。其中,陶器殘片上的水波紋清晰可見,展現出約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審美和製作技藝。寶墩遺址於1995年發現,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來源:中新社)

4 / 5

1月21日,記者探訪四川寶墩遺址發掘現場,工作人員正有序、細緻地開展相關工作,現場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殘片和石器殘件。其中,陶器殘片上的水波紋清晰可見,展現出約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審美和製作技藝。寶墩遺址於1995年發現,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來源:中新社)

5 / 5

1月21日,記者探訪四川寶墩遺址發掘現場,工作人員正有序、細緻地開展相關工作,現場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殘片和石器殘件。其中,陶器殘片上的水波紋清晰可見,展現出約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審美和製作技藝。寶墩遺址於1995年發現,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來源:中新社)

1月21日,記者探訪四川寶墩遺址發掘現場,工作人員正有序、細緻地開展相關工作,現場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殘片和石器殘件。其中,陶器殘片上的水波紋清晰可見,展現出約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審美和製作技藝。寶墩遺址於1995年發現,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