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社會進步,人們愈來愈注重健康,不同的健康飲食法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藜麥(quinoa)、羽衣甘藍(kale)、亞麻籽(flax seeds)、牛油果(avocado)和椰子油(coconut oil)等超級食物(super food)更隨處可見。一般相信,人們只要適量進食這些健康食物,配以運動訓練,對維持健康有一定的幫助。然而,有好些食物生產商(food manufacturers)知道市民對食品質素有所追求,紛紛在包裝上寫上「有機」(organic)、「無污染」、「低糖低卡」等字眼。普羅大眾如想知道某款食品是否健康時,懂得正確閱讀食物標籤(food label)至為關鍵。
事實上,對於包括筆者在內,不少「健康一族」在超市選購食品,會仔細閱讀食物標籤。在香港,大部分的食物標籤均有中英版本,而一般會羅列詳細的(detailed)營養資料。以筆者手上的紙盒牛奶為例,蛋白質(protein)、脂肪(fat)、膽固醇(cholesterol)和糖分(sugar)等成分一般都會標示在當眼處(prominent position)。
要知道飲品是否「低糖」,對比(compare)同類的貨品的糖分含量就可一清二楚。當然,各讀者亦要留意食品的製造日期和最佳進食日期,一般來說,未經精製的(unrefined)食物的保質期(shelf life)相對會較短。
大部分加工食物(processed food)會加入形形色色的(various)添加物(additives)來維持食物的保存期或風味(flavour)。常見的添加物有穩定劑(stabiliser)、酸度調節劑(acidity regulator)、乳化劑(emulsifier)、甜味劑(sweetener)和色素(colour)等。
然而,有研究(studies)指出,過量攝取這些添加劑或會對健康構成不良(negative)影響(effects),因此,筆者建議大家不妨多進食天然(natural)無添加食物,過分加工或精製食物則少吃為妙。對於商家使用的健康字眼,更要留意。
◆周浩文 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隔星期四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