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正在召開的「兩會」上,推動大灣區建設與合作依然成為與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廣東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謝松在《關於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海港空港資源配置 加強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的建議》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灣區三大機場旅客業務受影響程度明顯大於長三角三大機場,凸顯了大灣區航點布局過度依賴於香港機場、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等問題。為此,他從多方面提出建議,在推動大灣區各口岸協同發展方面,建議探索香港安檢「管制代理人」制度在白雲機場試點的可能性。

大灣區貨運業務仍保持相對優勢,但旅客業務受影響大於長三角。圖為白雲機場入境貨物接受海關監管。廣州海關供圖

大灣區航點布局過度依賴香港機場

謝松在調研中發現,疫情前,大灣區三大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進出境人次、航班量、貨運量等主要指標均領先於長三角三大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疫情發生後,大灣區三大機場旅客業務進出境人次已少於長三角三大機場,但貨運業務仍保持相對優勢。

他指出,大灣區航點布局過於依賴香港機場,從疫情前的2019年底國際航點情況看,大灣區三大機場擁有國際航點317個,其中一半集中於香港,廣州和深圳僅95個、67個,均少於上海的139個。該情況在歐美航線更為突出,大灣區三大機場直達歐美發達地區航點共77個,多於長三角三大機場的57個,但剔除香港機場後僅有38個。受疫情影響,2021年上半年,長三角三大機場的歐美航點降至41個,廣州和深圳的歐美航點降至28個,差距仍然明顯。

大灣區空港基礎設施建設同樣存在短板,以白雲國際機場為例,相比上海等機場成熟的空港物流配套設施,其在特殊貨物通關的硬件條件上存在差距。例如,白雲機場未配備光刻機「機邊卸載」吊裝設備等配套設施,導致廣東地區芯片企業進口光刻機只能繞道上海機場,再通過特製的溫控氣墊車轉運回來。

謝松表示,在海港方面,大灣區港口群資源不及長三角,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

建議:探索試點推廣香港安檢「管制代理人」制度

為此,謝松從多個角度,對大灣區海港、空港資源配置以及國際物流樞紐建設提出具體建議。在空港方面,研究制訂貨機航線專項扶持政策,綜合考慮航線距離、運營成本市場需求和裝載率等因素,加強對歐洲、南美等重點地區的貨運航線的培育投入力度,爭取更多優質航點、優質航線、優質航時;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以廣州白雲機場三期和綜保區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為契機,整合廣州空運口岸場所資源,推動解決「光刻機」「光刻膠」等特殊貨物進出口的基礎設施配套問題。

在推動大灣區各口岸協同發展方面,謝松提出,探索香港安檢「管制代理人」制度(將貨物安檢前移,交由貨代負責貨物安檢)在白雲機場試點的可能性,突破機場安全檢查通過能力的瓶頸,保證航空貨物的快速交付。加快推進「大灣區航空貨站」建設進度,推動白雲機場與海運樞紐無縫對接,爭取實現貨物在南沙出口集結中心提前完成集散分撥、安檢和通關手續。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