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金管局徵求意見 監管加密貨幣兩年內出台

2022-01-13 04:30:50 財經
◆ 金管局參考了國際建議、本地和其他主要地區的市場和監管情況,擬定了一份關於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並徵求意見。 資料圖片

金管局昨發布一份關於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闡述金管局就加密資產,尤其是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的監管模式的構思。該模式參考了國際建議、本地和其他主要地區的市場和監管情況,以及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的特點等。金管局邀請業界和公眾就有關的監管模式在今年3月31日或之前提出意見,目標在2023/24年之前引入新的監管制度。◆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在網誌匯思中表示,近年觀察到加密資產的市值有顯著增長(估計約達2.2萬億美元) ;同時,機構及零售投資者亦日漸關注這類資產,反映加密資產與主流金融體系的關連越趨緊密。在香港,政府已公布會透過修訂《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就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為加密資產在交易平台進行的活動制定發牌制度。

他表示,在參考國際標準後,金管局目前集中從三方面處理加密資產所帶來的影響,它們分別為可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有關加密資產的投資者保障,以及認可機構與加密資產的業務關連,以履行金管局維持香港貨幣及銀行體系穩定的職責。

穩定幣具支付用途存風險

其中,穩定幣是加密資產的一種,與其他大部分並無資產支持的加密資產不同,穩定幣一般錨定或參考單一或多種資產,例如證券或法定貨幣。基於這類穩定幣的性質及預期被用作支付的用途,它們很有可能與主流金融體系以至日常商業、金融及經濟活動產生比較廣泛及頻密的關連。因此,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對金融體系可能構成更直接及迫切的風險。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及投資者對這類資產的信心因後者出現營運問題而削弱,支付及金融體系運作便有可能大受干擾。

余偉文指出,從市場上觀察到,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及其錢包的功能與儲值支付工具相似。按照「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金管局正在審視是否有需要調整現有的監管框架,例如在《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之下,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在香港受到適當的監管。

此外,認可機構在業務上與加密資產出現的關連正逐漸增加,金管局正研究這方面的監管重點。視乎關連的形式,以及加密資產的實質結構及性質,主要監管事項的牽涉範圍相當廣闊,包括用戶保障、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業務操作風險、金融罪行風險(包括欺詐以及洗錢與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以及認可機構對這類資產的直接風險承擔是否按照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建議的相關國際標準而作出審慎處理。

財務行動特別組織亦已更新建議,處理虛擬資產(包括穩定幣)的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認可機構在與加密資產服務提供者建立業務關係前,應嚴格評估本身就不同類別風險的承擔,並制定適當的風險緩減措施。金管局即將向認可機構發出通告,就上述事宜提供更詳細的監管指引。

制定監管也保持靈活性

余偉文續表示,金管局致力在維持香港安全高效的金融體系與支持金融創新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並保持開放的態度,在制定監管制度的細節時保持適當的靈活性。他透露,金管局亦正積極參與相關的國際討論。作為金融穩定理事會的成員地區,他預計本港會在今年7月前制訂計劃,按照理事會的建議,引入新的或調整現有的監管制度。金管局的目標是在2023/24 年之前引入新的監管制度。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