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乙凡中立音階是指乙、反兩音是音階裏的中立音。
在房曉敏撰寫的《乙凡旋法》一文對乙、凡(反)兩音在調式的位置描述如下:「在乙凡調式中,上(宮)、尺(商)、工(角)、六(徵)、五(羽)音為調式的『正音』;乙、凡兩音則為調式的『中立音』,也稱為調式的『四分之三(微分)音』或『中立音程』。乙、凡兩音作為調式的中立音,是介於『下乙(閏)』與『上乙(變宮)』、『下凡(清角)』與『上凡(變徵)』調式『偏音』之間的『四分之一(微分)音:介於下(低)乙([b]B)與上(高)乙(B)音之間的四分之一音,為『(中)乙(-B)』音;介於下(低)凡(f)與上(高)凡([#]f)音之間的四分之一音,則為『(中)凡(+f)』音。乙、凡兩音作為調式的中立音程,是介於調式音階中小三度音程(正音)之間的『中二度(介於大、小二度之間的)音程』:介於五(A)與上(c)音之間的乙(-B)音、介於工(e)與六(g)音之間的凡(+f)音,則為大於半(四分之二)音、小於全(四分之四)音的四分之三音。因此,乙凡調式的音階結構,是『帶中立音的七聲徵調式』。其調式音階為:G、A、-B、c、d、e、+f、g。其中,『-』代表『微降』記號,表示降低四分之一音;『+』代表『微升』記號,表示升高四分之一音。由於乙凡調式中含有中立音,而中立音又為微分音;因而其音律結構則為具有特性的微分律制。」
如果大家只想粗略了解兩音的位置,記着反(4)的音高介於(原位4)和(升4)之間;乙(7)的音高介於(原位7)和(降7)之間,這些音可稱為中立音,或「微升4」、「微降7」音。中立音的游移性,通常是「4」音向「3」音傾向游移,「7」音向「6」音傾向游移。
在我國民間音樂中,廣東音樂、廣東漢樂的「軟線」、潮州音樂與潮劇的「重三六(重六)調」、粵劇的「苦喉(梅花腔)」、秦腔的「哭腔」、皮影戲(華劇)碗碗腔的「苦音」、隴東道情的「傷音」、川劇彈戲(梆子腔)的「苦皮」、滇劇絲弦腔的「苦品」、貴州文琴與黔劇的「苦稟」等均可見到乙凡調式蹤影。 ◆文︰葉世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