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宣布,將於下月24日擴大實施一系列「疫苗氣泡」措施,並延續現行社交距離措施的有效期多14天。而就在昨日,本港新增1宗源頭不明的初步陽性個案,很大機會是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本港正處於阻止疫情爆發的關鍵時間節點,防疫措施要「跑得快過病毒」,才能成功截斷傳播鏈。防疫是頭等大事,政府必須從保障公眾健康安全的大局出發,因應疫情變化當機立斷,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盡快提升接種能力及實施「疫苗氣泡」,將第五波疫情遏止於萌芽狀態。

本港外防Omicron變種病毒輸入失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上周五曾表示,或會在農曆新年前實施「疫苗氣泡」,昨日政府決定押後至春節後才啟動,相信一方面是擔心措施打擊餐飲業界農曆新年的生意;另一方面本港仍有超過180萬人未打第一針,目前接種能力跟不上,需要時間準備,才能讓市民有序接種。但是,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驚人,不會因為要過節而放慢傳播腳步,相反,春節期間市民因賀節而頻繁聚餐、互訪,等同給變種病毒傳播創造機會。

近日歐美確診個案不斷見新高,美國過去一星期,平均每日有近50萬人染疫,昨日更新增過百萬名新冠病人,超高的數字令人震驚。歐美疫情大反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剛過去的聖誕節期間,即使明知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當局都不實施新的防疫限制措施,相關決定的出發點正是不想對節日經濟和民生造成打擊,結果要付出沉重代價。歐美的教訓再次警示本港,必須從速從嚴做好防疫措施,不能心存僥倖,不容有任何疏忽,放寬、延後防疫措施來遷就要過節,照顧某些業界利益的思維絕不可取,隨時會令防疫努力前功盡廢、得不償失。

保障市民健康安全,任何時候都是政府決策的首要考慮,防疫具有凌駕性。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風險迫在眉睫,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與9個醫護組織昨日發表聯署聲明,緊急呼籲市民接種疫苗,指因為Omicron已經進入本港社區,刻下是阻截第五波疫情爆發的關鍵期,提醒市民避免參加人多聚集的大型活動尤為重要。對於「疫苗氣泡」措施的生效時間,林哲玄認為,下月24日或屬太遲,應隨本地疫情變化及時調整。「目前又有望月樓群組,又有不明源頭個案,是否仍要拖到一個半月後才實施,我想未必適合。」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亦指出,未來兩日就會知道香港會否出現潛在社區爆發,若有更多人確診,就要收緊本地防疫措施,或要限制聚集人數甚至關閉活動處所,大型活動亦應叫停。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早前也表示,如果社區有超過一個爆發點,就需要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有分析認為,相較於疫情大爆發而需要重新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疫苗護照對飲食界生意的影響其實輕微得多。若情況惡化要再度停課、居家辦公,對市民、各行各業帶來的損失、麻煩更大。政府應全面權衡利弊,防疫寧緊勿鬆。要及早啟動「疫苗氣泡」,政府應重開部分已停止運作的接種中心,在接種中心和醫院接種站增加接種能力,以及邀請更多私家醫生幫手,滿足市民接種的殷切需求,讓未接種的市民「應打盡打」,令落實「疫苗氣泡」的條件更充分。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