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望賢 深圳報道)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際,北大南燕二十周年學術論壇日前舉行。論壇下設4個分論壇:材料與化學基因組學分論壇、電子科學與技術分論壇、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分論壇、應用經濟學分論壇,共計16個學術報告,邀請了13位院士以及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相關領域專家就四個領域的前沿問題進行了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的學術分享。

應用經濟學分論壇現場。(記者李望賢攝)

石墨烯是「新星」 院士倡對新材料產業具耐心

在材料與化學基因組學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忠範作了題為《石墨烯材料:製備決定未來》的報告。他提到,「石墨烯」是碳材料產業的「新星」,理想中的石墨烯是一種沒有缺陷的二維材料,形態決定用途,質量決定前景,他希望對於新材料產業尤其要有耐心,石墨烯未來將在關鍵領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張錦從新材料學科發展聯繫到深研院的未來規劃。他認為北大深研院以理見長,具有新工科的南方基地、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大優勢,可以融通資源,通過工程博士項目推動企業和大學合作,將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相融合,一同探索解決「卡脖子」問題。

材料與化學基因組學分論壇現場。(記者李望賢攝)

電子科學與技術分論壇上,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劍橋大學教授Gehan Amaratunga以「Solar Photovoltaics: The Core Technology to Balance the Planet」為題,談到全球變暖、海洋酸化等環境問題,講述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優勢。他認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無需大規模排放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把無法用於其他生產用途的地域利用起來,也可以結合其它新能源技術,例如與抽水蓄能,與電解水產氫氣技術結合,有利於人類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是最可持續的能源技術之一。

港教授談經濟 倡推動包容性增長

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分論壇,討論了在大灣區城市群高強度發展的背景下,結合「十四五」生態環境發展規劃綱要,融合北京大學學科優勢,提出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是系統化解決區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交叉「新工科」發展方向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以《發展思維與系統思維:智慧城市創新邏輯》為題探討了智慧城市建設與治理的方法論與邏輯問題。城市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生命體和複雜的巨系統,需要以發展思維創新城市公共政策,以本源性系統思維考慮城市的現代特徵與問題治理。

應用經濟學分論壇上,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經濟系講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社會樞紐署理院長謝丹陽在題為《包容性經濟增長與社會創新》的報告中,從「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包容性增長」、「社會創新」三個層面分享了自己的調研、思考和設想,並重點介紹了國內外社會企業的發展情況和典型案例。他希望學界能更多研究、關注、支持社會企業發展,共同推動包容性增長。

北大深研院4專業納入粵重點學科

在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學者圍繞「商科教育與大灣區發展」主題,就「各院校商科教育現狀和在大灣區的未來布局」「大灣區經濟發展的特點」「經濟學教育變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悉,北大南燕二十周年學術論壇當天在「科研雲」等在線學術平台上同步直播,4個分論壇累計超過15萬人在線參與觀看。

自2001年建院以來,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秉承「前沿領域、交叉學科、應用學術、國際標準」的辦學方針,學科設置與深圳戰略新興產業緊密結合。在建院二十周年之際,在「雙區」驅動戰略的歷史機遇中,2021年11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正式納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序列,將以「材料與化學基因組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應用經濟學」4個廣東省高水平重點建設學科為發展契機,推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助力「卡脖子」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同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舉辦了建院二十周年系列活動。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