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外賣成為市民「宅在家」的好幫手,但外賣餐具及食物盒卻加重香港堆填區的負擔,增加垃圾圍城風險。關注組織的研究顯示,香港去年因應疫情實施檢疫措施和食肆限聚令後,酒店業及送餐平台的外賣訂單飆升多達五成,相信疫情期間全港外賣包裝的棄置量或增至58.5億件。專家形容,香港快將被即棄外賣包裝垃圾「淹沒」,必須及早制定減廢措施應對。 

關注團體ADM Capital Foundation昨日發表《免廢外賣—香港管理外賣包裝的挑戰》的研究報告,估計香港市民在2019年使用並棄置的外賣包裝多達39億件,去年特區政府因應疫情實施檢疫措施和食肆限聚令後,本地酒店業及送餐平台的外賣訂單飆升超過50%,外賣包裝的垃圾量亦會大幅增加,推算棄置量或增至58.5億件。

●循環經濟學家Helga Vanthournout與ADMCF工作人員展示常見的即棄外賣包裝。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回收備盒可減廢一半

報告根據循環經濟原則提出回收再使用、消費者自備餐具、使用堆肥即棄餐具,以及建立重用餐具借還服務系統四個解決方案,當中回收和自備容器的減廢潛力最大,亦可將垃圾量減少約五成。兩者均可應用於大部分香港市場,可有效避免使用即棄包裝,減少堆填的同時用水量和碳排放量亦相對較低。

報告作者、循環經濟學家Helga Vanthournout指出,香港最常用的餐具是發泡膠製,原因是價錢低廉,而且發泡膠適合盛載熱食,故廣受餐飲業營運商歡迎。

她指出,大量外賣包裝棄置後會送往堆填區,不但造成浪費,大量垃圾更會散落到郊野公園和海灘,造成環境污染。「香港不應再等待,必須今天便開展減廢行動,避免香港被外賣包裝垃圾淹沒。」

學者倡規管即棄餐具

她指出,香港減塑措施不能直接抄外地方法,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有4種,包括回收、自備容器、堆肥及循環再用系統,但循環再用系統所涉成本最高,每個餐具要高達6港元,成本大多花在清潔與運輸上,較難執行;可降解餐具因要符合盛載熱食需要,涉特別物料,成本亦較高,且在生產過程上較其他方案產生最多溫室氣體,也不太建議。

Helga Vanthournout表示,回收、自備容器最適合香港,建議餐飲業營運商鼓勵食客自備容器及餐具,在各界參與下,外賣餐具的棄置量可減少近一半。

她建議特區政府應規管所有即棄餐具,以及加強教育和鼓勵消費者及持份者參與、提供誘因鼓勵重用容器,多管齊下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

港年耗4類塑膠可繞地球兩圈

(記者 高俊威)新冠肺炎疫情下,市民減少外出堂食,叫外賣或在家下廚的次數增加,都會增加即棄塑膠包裝產品的棄置量。四個環保團體昨日聯合公布一項調查發現,去年市民在超市和便利店,單是購買如食米等4類日常食品的數量已達2億件,接駁起來的總長度達8萬公里,足以圍繞地球赤道兩個圈,惟此類進口產品的包裝袋卻未被納入「管制即棄塑膠」的諮詢文件內,環團批評諮詢未有提供足夠數據讓市民參考,同時促請特區政府制訂管制即棄塑膠的實際時間表。

香港特區政府就「管制即棄塑膠」進行的公眾諮詢將於本月底結束,綠色力量、綠色和平、綠惜地球及綠領行動根據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有關貨品銷售量的數據,並針對市民經常購買的4類食品,包括食米、即食麵、中式麵及糖進行分析,發現去年於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點,該4類食品已售出達2億件。環保團體再到零售點量度有關貨品的長度,推算貨品的即棄塑膠包裝總長度達8萬公里,足以圍繞地球兩個圈。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經理劉兆朗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該4類商品在芸芸包裝產品中只屬冰山一角,「都仲未計其他唔同種類嘅產品」,而這些進口產品的包裝袋,卻未被納入「管制即棄塑膠」的政府諮詢文件中。他表示,國際間已積極推動大型零售及食品包裝業者,定期披露塑膠包裝使用量,並提出減量行動及時間表,建議香港仿效此做法。

綠色力量、綠色和平、綠惜地球及綠領行動昨日聯合公布一項有關管制即棄塑膠的調查結果。

倡生產者責任制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表示,諮詢文件中未有交代各類即棄塑膠的回收量與棄置量,以及相關持份者資料等關鍵數據,亦未有諮詢管制的類別及立法時間,令市民難以給予意見,公眾諮詢形同虛設。她促政府每年公布塑膠包裝的棄置量及其分類,以制訂相應對策。

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項目經理余健綱認為,香港應實施產品包裝的生產者責任制,迫使生產商、進口商等致力源頭減廢,例如設計產品包裝時減少使用塑膠,並協助消費者處理相關廢物。被問到推行會否有困難,他指「四電一腦」的生產者責任制已實施,政府可參考相關政策。

促政府立法減廢

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張建業指出,政府當務之急是透過管制即棄塑膠產品的進口、銷售及派發,達至源頭減廢。他要求政府計劃全面的走塑藍圖,涵蓋市場上即棄塑膠的類別及棄置量,制定淘汰即棄塑膠的整體目標及時間表,同時配合推廣重用容器的配套設施。

他認為,香港濫用即棄塑膠的情況普遍,除了預先包裝產品的塑膠包裝物外,超巿出售蔬果的外包裝、雨傘膠袋也有濫用情況,推算今年7月至9月全港消耗1,400萬個膠傘袋,呼籲特區政府盡快立法減廢,「膠袋徵費生效了12年,至今每個仍收取5毫,對減廢的幫助有幾多?」他建議,將膠袋徵費調升至每個膠袋2元。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