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黃寶儀、敖敏輝 廣州報道 )在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研討會上,各界嘉賓圍繞如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強市展開探討。與會專家表示,中國科技創新要在技術上「頂天」,又要在應用上「立地」,在吸引人才方面,要有包容開放的政策環境。包括人工智能領域在內,大灣區正不斷吸引創新人才和企業,成為智能科技應用的最佳試驗田。

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敖敏輝攝

如何定義科技創新強市?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琶洲實驗室副主任陳俊龍指出,政府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助、對科技龍頭企業扶持的力度,做強技術創新產業鏈。他提到了引進人才的重要性。「引進一個技術,我們做的可能是一個創新,但要把它變成產品、做成產業鏈,就要引進團隊,甚至國際團隊」。

打通產學研 帶動產業發展

建設科技創新強市,企業目標和城市目標應該如何有機統一?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提到了「頂天立地」的重要性,即在技術上要做到「頂天」,在應用上要做到「立地」。

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AI+應用」最好的試驗田。敖敏輝攝

杜蘭以廣州為例稱,廣州有非常好的產學研基礎,如果能夠打通,就可以實現正向循環,如果「產學研」之間有所割裂,就會影響產業帶動。廣州並不缺少好的科研基礎和好的產業基礎,重要的是培養更多的本土企業成長為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有兩大優勢,第一是能夠做核心技術的研發,第二是能夠拉動產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杜蘭表示,以廣州為代表的大灣區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可謂「勇敢」、「融合」、「包容」。她提到,科大訊飛多個應用首次落地都在廣州,在教育領域,第一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給出個性化「因材施教」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的學校就是花都區黃廣中學;首次在大型國際會議中使用大屏同步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就是在2017年的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敢於第一個嘗試AI+建築設計技術的應用也是在廣州。

杜蘭堅信,粵港澳大灣區是「AI+應用」最好的試驗田。目前,科大訊飛已和廣汽集團成立了汽車科技公司,共同探索用AI幫助司機實現更好的智能交互。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