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Omicron(奧密克戎)變種新冠病毒席捲全球,香港雖然已迅速對曾出現Omicron確診個案的國家地區收緊入境限制,但未有限制相關地區的轉機安排,成為外防輸入最大的缺口,昨日香港就因此新增一宗Omicron輸入個案。來自爆疫地區尼日利亞的38歲患者,早前擬經香港轉機,其間因為簽證問題在香港國際機場禁區滯留4天,當準備離境前做檢測呈陽性,經4天化驗才確認是Omicron病毒,是香港第四宗Omicron確診個案。專家指出,患者滯留機場期間曾使用餐廳、洗手間等公共設施,不能排除會與其他旅客和機組人員接觸造成交叉感染,這些接觸者之後順利進入社區,增加香港爆疫風險,建議特區政府停止轉機安排,或為轉機人士設立獨立房間候機。機管局表示,嚴格要求所有航空公司必須安排旅客於24小時內完成轉機。

香港昨日新增3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以及新增1宗Omicron輸入個案。昨日證實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男患者38歲,沒有接種新冠疫苗,上月15日從巴布亞新幾內亞前往尼日利亞,24日從卡塔爾乘搭航班QR818抵港,擬經香港轉機前往其他國家,但等候期間,因為簽證等問題在香港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的5樓橙區和6樓橙區滯留4天,有關區域屬於處理內地以外航班範圍。

● 專家建議禁止來自A組高風險地區的旅客在港轉機。圖為機場人員為旅客檢測體溫。 資料圖片

離境前檢測呈陽性

當他解決簽證等問題準備離開香港時,檢測發現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當時他並無病徵。入院後抗體測試呈陽性,Ct值30至36,病毒量低。經4天的病毒基因排序,發現帶有Omicron變種病毒。患者逗留過的機場禁區早於本周一已納入強制檢測範圍,曾在該處逗留的人士最遲昨日接受強檢,暫時未錄得相關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今共錄得的4宗Omicron變種病毒個案,與南非及尼日利亞相關的各佔一半。

對有轉機旅客確診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這反映了機場管理存在明顯漏洞。他指出,全球多地因應新型變種病毒採取禁飛措施,不少旅客或因而利用香港轉機,帶來極大風險,令人質疑香港特區政府及機管局何以仍容許外地旅客在港轉機,「Omicron變種病毒蔓延各地,可能愈來愈多地區需要禁飛,香港仍讓這些旅客來港轉機,其實對民生及經濟並不會帶來多大利益,風險卻很大。」

倡禁A區轉機或早檢測

他強調,就算旅客登機來港前72小時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在航程中也可能受到感染,並在本港機場等候期間「陰轉陽」。縱使特區政府不禁止來自A組高風險地區的旅客在港轉機,若然旅客在機場滯留超過24小時,就應盡早為其進行病毒檢測,並應在禁區內設置房間隔離這些旅客,「轉機旅客滯留機場禁區期間,都要上洗手間、要食飯,有這麼多公共設施,會有機會與其他機場人員、旅客及禁區內的員工接觸,如果接觸者染疫走入社區,便有可能感染其他人。」

至於今次發現的Omicron確診個案,梁子超直言是較為「好彩」,「他本身Ct值高,即病毒量低並有抗體,相信是之前已感染的『復陽』個案,病毒傳播性應該不高,但繼續讓外地旅客在本港轉機,不排除下次有高傳染性的染疫旅客播疫。」

他認為,機場禁區員工雖已加密檢測次數,但不能保證變種病毒不會「走漏」到社區,「如果社區發現有個案就累街坊,政府要人力物力封區檢測,又要做追蹤工作,如果有擴散則更麻煩,所以政府要思考是否仍容許轉機旅客來港,因為轉機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另外,本港昨日新增3宗輸入確診個案,分別從巴基斯坦、西班牙及菲律賓抵港,兩人完成接種疫苗。其中61歲患者帶L452R變種病毒,在抵港時檢測樣本呈陽性。另一名5歲患者為密切接觸者,她與31歲外傭在竹篙灣檢疫中心確診。初步確診少於10宗。

航企延誤乘客轉機或被罰

機管局發言人昨晚指出,衞生署已就個案發出強檢通知,並稱嚴格要求所有航空公司必須安排旅客於24小時內完成轉機,未能符合規定的航空公司可能面對懲罰措施,該局正就相關個案向航空公司嚴肅跟進。

機管局亦表示,機場目前並沒有滯留的轉機/過境旅客,若有滯留旅客會被要求留在指定的範圍等候,並由保安人員看守。所有轉機旅客必須留在機場禁區內的橙區,不得進入綠區。所有處理旅客的機場員工,亦只可處理指定區域的旅客,個案涉及的機場員工均已按要求穿上個人保護裝備。

● 變種病毒的NP蛋白:左為未感染,中、右為感染48小時後。

港大研新病毒檢測準繩度 防「假陰性」

香港已先後出現4宗Omicron變種病毒確診個案,巿民最關注特區政府能否及時檢測出該病毒,避免流入社區。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表示,其團隊未來其中一個研究重點,是針對現時香港檢測技術的準繩度,探討會否出現「假陰性」。有檢測機構則強調,香港目前輸入病例極少,特區政府的化驗所有足夠能力進行全基因排序,確定病毒種類。

對於有外電報道部分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並無法區分Omicron和目前的主流病毒株Delta,袁國勇昨日表示,港大研究團隊亦會檢視香港不同實驗室的檢測方法,以確定會否出現「假陰性」問題。

認可新冠病毒檢測承辦商相達生物科技創辦人招彥燾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表示,PCR檢測是辨識Omicron的S基因缺失變異特性,外國或有PCR檢測只檢查S基因其中一個靶點,可能存在「假陰性」,但香港特區政府對檢測承辦商有較嚴格的要求,須檢查多個靶點,故檢測較準確。

他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與之前曾流行的Alpha一樣有N501Y變異,而沒有L452R變異,若符合這兩點,則極有可能是Omicron病毒,屆時可進行全基因排序以確定是否感染該病毒。

袁國勇: Omicron滅活疫苗研發最快3個月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及培養出新變種病毒Omicron(奧密克戎),有助了解其傳播性和毒性,領先亞洲。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表示,港大團隊將與內地藥廠合作,最快3個月可完成研發針對此病毒的滅活疫苗,以及與美國病毒專家何大一合作研究。袁國勇又表示,觀乎香港首兩名Omicron確診者已接種復必泰疫苗,染疫後抗體水平飆升逾10倍,顯示現有復必泰疫苗仍具保護性,科興等滅活疫苗則需打第三針。

以鼠實驗了解傳播力毒性

袁國勇昨日在視像記者會上表示,港大團隊在香港發現的其中一名確診者分泌物中分離出Omicron病毒株後,會以老鼠及倉鼠進行動物實驗,了解Omicron傳播力和毒性,下一步聚焦研究還包括本港曾染疫和接種不同疫苗人士所產生的中和抗體是否足以中和該病毒。同時,團隊會大量培植病毒株,分發給其他地區的實驗室和研製疫苗機構,還與美國病毒專家何大一合作研究,分析現用於治療的中和性單株抗體是否有效。

港大團隊亦正與內地的疫苗公司協商,在Omicron病毒或引發全球大流行前研發出針對該病毒的新疫苗。袁國勇指出,針對Omicron的滅活疫苗及mRNA疫苗,最快3個月內完成研發,因現可利用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技術研發疫苗,較傳統臨床研究更快,研發後仍需要時間測試,但相信疫苗安全性並沒問題。

外地不少專家稱Omicron病毒或令現有疫苗失效,但袁國勇透露,本港首兩名感染此病毒的患者均已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且未滿6個月,但在感染後數日內他們身體內的抗體飆升至少10倍,且病徵輕微,沒有嚴重併發症,顯示mRNA疫苗仍具一定程度的保護性。至於科興疫苗,他則表示滅活疫苗要打三四針才有足夠保護,故市民定要接種第三針科興疫苗。

突變或涉南非愛滋病人

袁國勇直言,本港現只有七成巿民打了第一針,絕不理想,「接種率要99%以上,向其他地區通關才不會令本港醫療系統癱瘓。」他又以新加坡為例,當地接種率85%,但對外通關後疫情爆發,有大量感染個案,不少未有打針的長者死亡,「本港長者接種率低……可能會有很多人死亡。」

對Omicron病毒的棘突蛋白有30多處出現突變,袁國勇則認為最大可能是南非有較多愛滋病人,他們免疫力低,新冠病毒入侵後,他們的血清中和抗體不足以對抗病毒,令病毒在他們體內大量繁殖並產生突變,另一個可能性則是該病毒已在南非出現一段時間,且不斷變化,直至有一項突變令疫情爆發。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