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全球,英國專家指出,近期發現一種最早在非洲國家博茨瓦納出現的新型變種病毒「B.1.1.529」,其刺突蛋白中含有32個突變,並已在南非和中國香港現蹤。專家警告,這一變種恐對疫苗更具抵抗力,傳播力也可能高於其他變種。世界衞生組織(WHO)24日已將「B.1.1.529」列為「正進一步監測的變種」(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

圖:南非民眾8月30日等待進入「列車接種中心」打針。/路透社

11月11日,非洲博茨瓦納首次發現「B.1.1.529」變種病毒病例,目前已錄得3宗相關病例。此外,該變種還已傳播至南非以及中國香港。南非衞生部門表示,該國目前已經檢測到22宗「B.1.1.529」變種病例。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25日表示,已確認兩宗輸入個案帶有「B.1.1.529」變種,源頭個案係一名36歲從南非返港的男病人,顯示外防輸入的重要性。

突變過多或結構不穩

據介紹,「B.1.1.529」的刺突蛋白內含有多達32個突變,是目前突變最多的變種病毒。其中,「B.1.1.529」含有的K417N、E484A以及N440K等突變均可以導致病毒逃避抗體攻擊,而N501Y突變則可能使病毒傳播力增強。此外,該變種同時含有P681H以及N679K兩款「免疫逃逸」突變非常罕見。世衞組織24日已將「B.1.1.529」列為「正進一步監測的變種」,並於翌日召開會議討論這一變種情況。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病毒學家皮科克首先發現「B.1.1.529」的傳播情況,他形容其突變組合「非常可怕」,可能會比包括Delta變種在內的所有變種都要糟糕。他還指,變種「已傳播至亞洲表明,它可能比基因測序顯示的更具傳播力。」不過有專家表示,由於「B.1.1.529」存在如此多的突變,可能會導致病毒結構不穩定,進而無法廣泛傳播。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巴盧教授提到,「B.1.1.529」變種的大量突變,明顯是由「單次爆發」狀況產生,顯示該毒株可能針對免疫系統較弱、未獲治療的愛滋病患者進行攻擊,才能在慢性感染期內令突變演化。他還指,目前不清楚該變種的傳播力,但「除非它在近期迅速傳播,否則我們沒有必要過於擔心,目前我們只需緊密監測和分析便可。」

南非確診創近兩月新高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CD)代理執行主任普雷恩發表聲明指,「在南非發現新的變種病毒一點都不奇怪,雖然現在數據有限,我們的專家正在加班加點與所有已建立的監測系統合作,以了解新變種及其潛在影響。」非洲疾控中心也表示,將於下周與南非官員商討新變種事務。

由於無法取得充足疫苗,截至24日,非洲國家平均只有7%的人口完全接種疫苗,作為「領頭羊」的南非亦只有約23%的人口完全接種,遠低於全球平均的42%。受低接種率影響,南非疫情近期持續升溫,衞生部24日通報新增1275宗確診病例,這是自10月初以來的最高紀錄,豪登省過去一周的新增病例更較前一周暴增300%。政府專家預測,南非第四波疫情將從12月開始。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