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島

北京的中國青年報日前披露了一個數據值得關注。截至2020年,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捐贈收入175.8億元,資助困難學生639.7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593所,有效推動了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服務了貧困家庭青少年成長發展、弘揚了社會文明新風。希望工程成為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力的公益事業之一,在中國公益慈善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別以為這只是內地的事情。事實上,香港同胞的奉獻功不可抹。

香港有一個「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1994年12月18日創會至今,前25屆共1784人加入董事會,通過各種形式的籌款活動,籌得善款港幣4.31億元,共助各地建659所學校。今年是第26屆,各路香江善長仁翁仍在繼續努力。

1999年10月陳進強主席率領基金會訪問團訪問寧夏,考察當地教育,並啟動對寧教育幫扶。
2005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武夷山為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立碑舉行揭幕儀式。

2019年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寄語希望工程30周年時指出:「希望工程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總書記的寄語,是對希望工程30年探索發展創新歷程的最精闢的凝練、概括和評價。

港閩希望基金會顧問,廈門大學旅港校友會監事長林勁說,雖然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但香港籌款熱情依然積極。內地全面小康已實現,我們希望工程的使命一如既往,要繼續發揚光大。新時代有新的方向,可以發揮的天地更加廣闊。

林勁從印尼歸僑陳進強先生擔任第五屆主席時開始參與基金會工作,從第九屆獲邀出任義務秘書長,第十二屆後改任義務會務顧問迄今。共參與了23屆基金會工作,與23任的基金會主席一起共過事。他謙遜地說,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收穫了友誼。回顧過去二十多年來,能與基金會同仁們一起做一些有利於國家,有助於基金會發展的事,是這一生中的榮幸,也是與基金會同仁的一段情緣。

福建人對一句俗語很熟悉:「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出自宋朝榜眼陳俊卿之口。

2005年吳健南主席率領基金會訪問團訪問西藏,為基金會援藏項目舉行奠基儀式。

據載,黃公度和陳俊卿同是莆田人。宋紹興八年黃公度中狀元,陳俊卿中榜眼。宋高宗在殿試問他們:「卿土何奇?」意思是你們那個地方憑什麼能魁亞佔全。狀元黃公度回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意思是把家鄉人聰明是吃了江口通印港的子魚的緣故。榜眼陳俊卿則道:「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一語揭示了在逆境中成才的道理。宋高宗當場評論說:「公度不如卿」。陳公卿後來官拜丞相,未必只因這句即席的妙語。但它的警策作用影響莆田一代代子民。

不可否認,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大陸,承載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需求,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落後,特別是貧困地區多、義務教育規模龐大、教育經費短缺,尤其是基礎教育非常薄弱。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希望工程應運而生。

1989年10月30日,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從宣導社會捐資助學,到建立起貧困學生資助體系,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使命,以民間組織的方式大規模動員社會資源參與到教育扶貧事業中,將貧困、青少年、教育三者彙聚到一起,有力推進了全民受教育意識的崛起,推動了基礎教育問題的解決,促進了中國教育現狀的改革,樹立了一座公認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為改善教育落後面貌奉獻愛心的豐碑。

正如中青報評論《竭力把希望工程辦得更好》所言,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十分重視教育。新中國成立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將教育上升到「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的高度,把教育擺在現代化建設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都極其重視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寄語希望工程時強調,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進入新時代,共青團要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辦得更好,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

毫無疑問,中央一直非常肯定海內外希望工程,對推動內地廣大農村脫貧及教育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且這項工作並沒結束,而是在轉型升級。今後希望工程實施工作如何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升備受矚目。不僅能宣揚它的歷史作用,還能闡釋它的現實意義,

大力推動希望工程創新發展已是新時代的新使命。聚焦「助學育人」目標並未模糊,今後更要突出育人導向,加快互聯網轉型,不斷創新社會動員機制,深化項目實施機構設置和人事制度改革,着手把希望工程助學興教、健康守護、素質提升、緊急救助、鑄魂育人5項計畫,全面融入共青團組織格局和工作格局,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的公益項目體系,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和青少年的需求變化,不斷拓展創新公益領域。

希望不只是在春天,而是在一年四季。希望不只是在眼前,而是要看得更遠。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希望在心中,小樹亦會參天。

現任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顧問林勁說得好。可以說,基金會能有今天的成績,從一開始的一無所有,發展到如今在23個省區援建了600多所學校,蠃得高度認可,獲得諸多榮譽,這一切都離不開歷代基金人的努力,離不開長期支持基金會的善長,同時也離不開內地領導和香港各界朋友的大力扶持。所有基金會人都曾以自己的方式,包括利用自身的資源,盡自己的能力為基金會做出了貢獻。

一千七百多香港的福建人參與一個希望工程公益基金,這是甚麼概念?不需解釋了,點讚吧。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榮譽主席林廣兆鄉賢,五十年代就定居香港對兩地金融合作,以至國家建設貢獻良多。他對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20多年來支援內地發展教育,支援社會扶貧救困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已近九秩高齡的這位老人說,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己成為福建以至中國的一個品牌,應當很好珍惜,把它維護好,發展好!

香港華僑華人聯合總會會長、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榮譽主席陳進強鄉賢,作為基金會早年成立時的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是在基金會發展處於最為關鍵時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屆主席,對基金會富有深情與期望,認為做基金會主席是一種奉獻,不應有私心和雜念。當下基金會又面臨新轉折,希望基金會同仁們發揚過去好的經驗做法,同時應新形勢發展需要,調整充實基金會工作方向和內容,提升服務層次和品質,努力做出新時代基金人的貢獻!

香港的福建人大約有120萬,約佔六分之一多一點,愛港愛鄉愛國是傳統。為希望工程,低調的福建鄉親,他們的善舉值得點讚。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