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賣平台送遞員近日因不滿資方削減服務費而發動工業行動,更有年過五旬的外賣員工作期間遇意外受傷,但公司拒絕提供賠償。公司聲稱會為每名送遞員免費提供團體意外人身保險,但否認有僱傭關係,不承認工傷責任。假自僱問題一向備受關注,隨着科技發展,個體性勞動趨勢加大,平台參與者往往被定性為自僱人士而失去應有的勞工保障,假自僱現象更普遍。政府必須重視最基層、最弱勢勞工權益受損的問題,與時俱進,盡快啟動修例給予保障。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摒棄政治化干擾,以民為本,相信有關立例成功機會高,行政立法可以通過共同努力保障勞工權益。

一名foodpanda外賣員早前送外賣時受傷竟不獲承認工傷,工聯會促請勞工處徹查,並要求加強監管、嚴厲執法。圖為受傷者亞寶。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隨着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網約車、外賣乃至補習、維修等各類服務平台大行其道。普通市民只要下載程式,通過簡單註冊,就可以成為平台的參與者提供服務賺取收入,平台則抽取佣金、賺取利潤。必須認識到,在互聯網年代,勞資關係發生重大改變,資方透過平台可以方便靈活地找到勞方,也可以通過程式組織勞方,勞方實際上被平台充分綑綁和限制;但平台聲稱並非僱主,與參與者不構成僱傭關係,平台不會為參與者提供勞工保障,不會交強積金、勞工保險、長期服務金等,造成更廣泛的假自僱現象,對勞方極不公平。各種服務平台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大,為平台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如何規管勞資關係、保障基層勞工權益,不僅是個別平台或行業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勞工市場的公平公正,特區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問題的嚴重性。

網絡平台僱員權益保障的問題,在內地亦曾備受關注,這些僱員的勞工權益一度受到忽視,引起社會熱烈討論。國家迅速反應,國務院要求各地政府保障「靈活就業人群」,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了《關於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意見》,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先後出台新措施,讓這些「靈活就業人群」得以享受社保等勞工權益,比較令人滿意地解決了網絡平台僱員的勞工權益保障問題。海外也日益重視對網絡平台僱員的勞工保障。英國最高法院早前判定, 網約車平台UBER須向7萬名英國司機提供帶薪休假、退休金繳款等一系列勞動保障。

新冠疫情下,通過網絡平台、利用網絡提供服務、賺取收入的工作模式越來越普遍,令傳統勞資僱傭關係越來越模糊,催生更多假自僱現象,規管、防範假自僱的法例當然應該與時俱進。其實,假自僱問題在本港存在已久,早在2011年《最低工資條例》生效的時候,曾掀起一輪解約、自僱潮,有僱主藉此逃避最低工資限制。當時已經有立法會議員促請政府就「假自僱」問題作相應立法規管,可惜多年過去,政府在此問題上裹足不前。

利用互聯網平台打工的多屬基層市民;相反互聯網平台往往由資本雄厚的巨企營運,在雙方關係中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有足夠財力、法律支援規避僱主責任。如果政府不出手修例規管,平台僱員難以維護自身權益。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沒有了泛政治化的干擾,若法例關乎基層利益、關乎社會公平公義,相信議員以市民利益為重,都會支持合乎公平公正原則的法例,政府應該盡快啟動修例,行政立法互相配合,立法打擊假自僱,切實維護基層打工仔權益。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