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之眼 作者供圖

江 鄰

秋意起南天 熙熙訪壽仙

何來前後海 誰譜風雲篇

一水春潮湧 九州霽色鮮

還看絲路上 深港共揚帆

南頭半島位於珠江出海口與深圳灣之間,原本是一個狹長的半島。島上有峰名大南山、龜山、小南山,海拔分別為336米、275米、150米。加上一些更低矮的山丘,諸峰逶迤,形似巨蟒蟄伏。半島東南端有一豁口,如巨蟒張嘴吸水,稱蛇口。

不過現在南頭半島已不復狹長,兩旁凸出了許多,那是40年來填海造地的結果。若從高空俯瞰,半島與其說像巨蟒,不如說更像大海龜,逶迤諸峰已然從蛇身變成了龜背。碰巧,龜年鶴壽,壽比南山,如今的大南山確實成了著名的壽文化道場。

我曾多次佇立於深圳地圖前,凝視着這個神奇的小半島。東履深圳灣盈盈碧波,蛇口自貿區意氣風發;西瀕珠江口滔滔流水,前海合作區方興未艾。想當年,蛇口打響了改革開放第一炮;看如今,前海寄託着多少人對未來的暢想。深圳稱鵬城,南頭半島恰似鯤鵬之首,引領這座南國新城,風雨無阻,振翅飛翔。

上大南山,可從三個方向登頂:北有東濱路登山口,東有海關登山口,南有別墅登山口。每個登山口都不止一條登山路線。其中,北登山口除登山步道外,還有盤山公路,路程較長但坡度稍緩,可駕駛,可騎行,亦可安步當車。海關登山口初始有一段緩坡路,然後就是石階了,路不長,但比較陡。別墅登山口經龜山上大南山,路程也是比較長的,而且抬腳便是石階,攀登起來頗見功力。

此次大南山之行,我們是從別墅登山口上山,海關登山口下山的。別墅登山口有兩條登山步道,東為一號登山道,西為別墅登山道。為更好觀賞珠江口及沿岸風光,我們選擇了路程稍遠的別墅登山道。

登山道入口處,紅彤彤的四個楷體大字「壽比南山」鐫刻在錯落排列的四塊烏黑巨石上,有一種躍動感。旁邊是陡峭的石階,往上攀爬,走得急了,竟有些氣喘吁吁。一些路段修在懸崖上,往下看隱隱生出眩暈的感覺。不過,越往上走,視野越開闊,山海大觀的意象撲面而來。

反映壽文化的亭台碑刻,也漸漸多了起來。祈壽亭、延壽亭、益壽亭、福壽亭、集壽亭、祝壽亭、賜壽亭以及百壽廊等,依次映入眼簾。或亭台內,或山徑邊,或崖壁上,不時可見描述五禽戲、八段錦的石刻,圖文並茂地解說動作要領。

路旁斜坡上橫臥一黝黑巨石,上刻數段養生箴言,有的出自坊間,有的則是聖賢語錄。其中兩段,當下讀來,感觸尤深。一段《論語》:「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一段《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各段語錄隨意排列,標點和分段並無一定之規,好在都是些熟悉的話,讀起來並不費勁。最後歸為一聯:但願有頭生白髮,何憂無地覓黃金。

我們在箴言石旁駐足吟誦,權作小憩。隨後繼續攀爬,又見山石上刻有一聯:老行千里全憑膽,吟向千峰屢掉頭。此聯出自清代詩人袁枚的絕句《老行》,個中意境,正合我心。但不知為何沒把後兩句一併刻錄出來:總覺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見不甘休?須知腳下的大南山,於我也是名士般的存在,不見不休啊!

沿途建有數個視野極好的觀景點,而尤以齊天亭和明燈廣場為最,分別位於龜山和大南山之巔,可360度觀賞南頭半島周邊景物。北望南山、寶安中心城區,自然是一片繁華。高樓大廈間隱約可見南頭古城舊址,迄今已逾1,700年。古城一向是新安縣(轄今深圳和香港)縣治所在地,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而今,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台,深圳、香港再次成為重要的節點。新舊對比,分明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傳承和脈動。

南望珠江口伶仃洋,被南頭半島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稱后海灣(深圳灣),西稱前海灣(大鏟灣)。后海一帶,遠有香港流浮山、天水圍景觀,水天一色中,山走城隨,飄逸靈動;近有蛇口港和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活力四溢,充滿期待;深圳灣大橋橫臥萬頃碧波之上,成為深港合作優質發展圈主動脈。前海一帶放眼望去,桂灣金融商務城、前灣綜合產業城、媽灣自由貿易城交融發展,一片火熱景象;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御波踏浪,如一條玉帶飄然北上,把前海合作區大擴容之後各區塊串連在一起;由遠及近,小南山率媽灣、赤灣奔來眼底,葱鬱的山水勝景和繁忙的港口貿易中,依稀透出媽祖廟、宋少帝墓、赤灣炮台、林則徐銅像承載的歷史風雨。

於斯時,南向東、西水域上,平波如鏡,長橋如虹,李太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意境勃然而現。只不過,詩仙的小山水固然灑脫空明,終究不如眼前的大山水豪邁壯美。

沿江高速公路蜿蜒越過前海灣,與湛藍的海水相互映襯,如一隻天眼遙望星辰大海。這被稱作「灣區之眼」,大名鼎鼎的前海石便屹立在旁邊。前海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正着力建設「特區中的特區」,打造「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深圳、香港雙城故事必將精彩紛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前海要增強與香港的關聯度,為香港結構優化發揮槓杆作用,為香港發展拓展空間。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猶記得,蛇口改革的操盤手招商局這樣概括「蛇口基因」:企業業務層面的變革,推動思想、人才和生產力層面的解放,創新實踐像一根注入外來有益經濟因素對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試管,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如今,若以蛇口為原點畫一個100公里半徑的圓圈,大灣區中心城市盡在其中。這是一個擁有兩制優勢和最強創新活力的圓圈,承載了10萬億元的GDP,分布着7座機場和7大港口區,高等級的鐵路、公路密如蛛網……

撫今追昔,我彷彿聽到了當年蛇口的開山炮聲,聽到了總書記三次蒞臨前海向全世界發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莊嚴宣示,一幅大灣區的壯闊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以這樣的視角看大南山,它顯然不只屬於深圳,也屬於中國,屬於世界。

憑欄遠眺,天高海闊,一曲《水調歌頭》,悠悠浮上心頭:

秋露凝珠水,明月下青山。何處當年偷渡,回首已茫然。殺出一條血路,換得通衢華宇,彈指四十年。南粵春潮湧,天下敢為先。

過蛇口,倚前海,跨雙灣。幾片灘塗舊地,次第展華顏。且以灣區支點,聯動九州槓桿,絲練舞人寰。放眼新時代,風正再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