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海岩 北京報道)經過75天火速籌建,內地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將於15日開市,81家公司成為首批上市公司,112家證券公司為正式會員,開市後合計可參與交易的投資者逾400萬戶。市場預計,開市初期市場平穩趨升,長期資金入市增加配置。

北京證券交易所招牌14日亮相。海岩攝

與創業板十年磨一劍、中小板五年孕育相比,昔日科創板從提出到開板用時260天被稱為迅速,而北交所75天籌備落地,創下內地乃至全球資本市場最快開市速度。今年9月2日晚間,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宣布設立北交所,此後兩個多月內,北交所籌建工作全速推進,制度框架、業務規則陸續出爐,全網測試順利收官。11月12日,北交所宣布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工作準備就緒,定於11月15日開市。

14日上午,在北京市金融街金陽大廈,「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金字招牌已經掛上,與大廈門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招牌相互呼應。15日,金陽大廈內舉行「北京證券交易所揭牌暨開市儀式」,北交所正式開市交易。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共81家公司,其中,新三板精選層的71家掛牌公司平移至北交所,另外10家已完成公開發行等程序的企業直接在北交所上市。

15日北交所將舉行開市儀式。海岩攝

開市當日,北交所預計將湧入數百萬新的個人投資者。截至11月12日,累計有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加上此前精選層190萬投資者,合計有400萬投資者。共有112家證券公司獲得會員資格成為北交所正式會員。

在交易機制上,北交所新股首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後續漲跌幅限制為30%,寬於科創板和創業板20%的漲跌幅限制。因此,10隻新股在北交所開市當日無漲跌幅限制,其表現成為市場焦點。精選層掛牌公司平移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不屬於新股,當日其股票交易實施30%的漲跌幅限制。

對於北交所開市後的表現,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魏偉向表示,短期看,首批上市公司規模較小,原精選層公司日成交量不足A股成交量的0.1%,北交所對A股市場影響有限;長期看,北交所機遇和挑戰並存。

魏偉發布研報指出,機遇方面,北交所開市利好市場的核心參與者,首先,券商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受益於市場規模的擴大;其次,利好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企業,相對寬鬆的上市門檻和靈活的轉板機制有助於提升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的意願;第三,隨着北交所擴容,市場規模和流動性都將大幅提升,將為私募和創投提供更加便利的退出渠道,一級市場投資積極性將被激活;第四,北交所將成為銜接各個板塊的橋樑,有助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協調發展。

挑戰方面,魏偉認為,隨着中小企業資源稀缺性的下降,A股存量創新型中小企業可能面臨資金競爭壓力,估值或將重塑;另一方面,當前北交所掛牌的起因本身有不確定性,長期看北交所投資需要甄別成長空間大、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

「開市後,新股大概率將迎來平穩上漲,整體走勢相對於科創板和創業板開市更加平穩。」粵開證券策略分析師李興認為,相對於科創板和創業板,北交所81家首發企業之前均有過二級市場交易,目前價格已經可以部分反映其市場估值,81家企業之前均在新三板市場有過直接融資,這也是其整體發展較快的原因之一。

從創業版、科創板經驗看,開市初期往往迎來大漲,其後要經歷漫長的震蕩調整期才能進入上升階段。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指出,科創板和創業板開市後往往經過2-3年震蕩調整後才進入上升階段,而北交所的調整時間可能縮短。

「北交所掛牌公司上市前大多已有交易價格,成為發行價格的參考錨;掛牌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多有募資行為,令其上市後業績增長將更快;北交所較短的限售鎖定期和較大的自由流通盤,降低大股東股份解禁壓力,以及投資者准入放寬等等」,諸海濱認為,北交所這些特性與創業板、科創板存在差異,預計可一定程度抑制市場的過度炒作,北交所掛牌公司估值調整的階段可能更短。另外,當前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整體估值相對較低,平均滾動市盈率(PE-TTM) 為 33 倍,基本為科創板、創業板的一半,預期後續具備較大的上漲空間。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