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鄭文迪)中部水域交椅洲人工島是本港未來的重要策略增長區,項目初步工程規劃曝光。在人工島與香港島之間,擬興建五公里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港島落腳點選址林士街天橋一帶,若項目成事,將會成為連接港島的第四條行車過海隧道。

配合其他擬建道路及鐵路,佔地約1000公頃的人工島不但可增加土地供應,更可望成為駁通港九新界的交通樞紐。工程規劃並顯示,人工島上擬興建本港第二間海水化淡廠。

《明日大嶼願景》涵蓋的中部水域人工島是本港中長期主要土地供應來源之一,首階段擬於交椅洲附近填海1000公頃,料可提供15萬至26萬個住宅單位,供40萬至70萬人居住,並提供約20萬個就業機會,首批居民有望於2033/2034年開始入住。

需在維港內進行填海

政府聘請的顧問今年六月就人工島計劃展開勘察研究,並於近日向環境保護署提交環境影響評估研究申請,將整個計劃分為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交椅洲人工島發展,以及香港島─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三部分,進行環評研究。

文件顯示,交椅洲人工島暫定填海範圍約為1000公頃,未有具體位置,會視乎中部水域研究的設計發展及環評研究結果調整;而填海將不會佔用現有島嶼,包括交椅洲、小交椅洲、坪洲及周公島;工程會採用對環境影響較小的非浚挖式填海法,並會分階段進行。

人工島建議透過多條道路分別連接港島西、大嶼山東北及竹篙灣,可望成為駁通港九新界的交通樞紐。其中人工島及香港島之間建議興建五公里長的海底沉管隧道,圖片顯示港島落腳點選址林士街天橋一帶。此外,人工島與大嶼山東北之間,會建長約五公里的公路,以海上高架橋、陸上高架橋和地底隧道形式建造,據圖片顯示,暫知的具體落腳點現為山路。

人工島與竹篙灣之間,則會興建四公里長的支路,同樣會以海上高架橋、陸上高架橋、地底隧道及地面道路形式建造,根據文件圖片顯示,會與竹篙灣公路接駁。

文件提到,興建連接人工島與香港島的道路,涉及在維港內進行臨時或永久填海。根據現行《保護海港條例》,在維港內填海須充分證明工程的迫切性和凌駕性的公眾需要。

建第二間海水化淡廠

規劃亦顯示,人工島計劃涉及興建本港第二間海水化淡廠。文件提到,為配合人工島的人口及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發展需要,多項基建設施必不可少,故環評研究會涉及整個人工島的道路網、連接人工島的鐵路系統及車廠、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泵房、濾水廠及海水化淡廠等,可能還會有躉船轉運設施、污水再用設施、戶外運動設施及體育館、高科技能源(例如氫氣)生產廠房及儲存設施,以及水泥廠或混凝土拌合廠。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