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深圳市先行示範區專家組近日舉辦「深港聯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研討會,探討在新形勢下,深圳如何更好對接香港北部都市區,共同聯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圳市決咨委專職委員、原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局長劉忠朴認為,香港北部都會區真正落地建設至少還有三四年,目前應利用好已經開發建設的河套地區來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協同發展,聯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他建議,可以在河套地區深港聯手打造「科技自由港」。
具體來說,深港創建「科技自由港」,實行共商、共建、共治、共贏的原則,雙方進行規則對接、機制銜接的探索,共育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同時,可以實現科技創新資源,如人員、研發資金、技術、資訊、科研儀器等科技要素的便捷流動、跨境流動、自由流動。另一方面,深港創建「科技自由港」,可降低港方研發人員的生活成本,為港方科技人員提供商業服務配套設施,同時提升港方科研用房的比例。
倡建跨境橋開設科技口岸
「建議在河套A區和西區之間開設科技口岸,在深圳河上建一座跨境橋。」劉忠朴表示,河套周邊有皇崗口岸、福田口岸,但是都不能實現河套地區深圳河兩岸的對接,而建跨境橋、開設科技口岸,將實現人流物流的跨境自由流動。劉忠朴認為,按現在的科技手段,完全可以實現人員無感過關,不需要任何證件,無需經過冷冰冰的查驗機器,可以通過建立「科技自由港」內流動人員的數據庫,通過人臉識別等手段就可完成。
劉忠朴還提出,要探討深圳的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如何跨境進入港方的創科園區。「香港有雄厚的高校科研資源、有很多科創人才。這裏有便捷的國際信息網絡,更便利的研發儀器進口等,這都與深圳具有互補的優勢。」
對如何促進深圳的創新主體進入港方的創科園區,劉忠朴提出三條政策建議:第一,對進入港方創科園區的大學、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給予不同檔次的研發場地租金補貼;第二,對進入港方創科園區設立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的單位,給予領軍人才專項補貼;最後與香港方協商,對進入港方的深圳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如與深圳聯動補貼。
共建「香港都會區+深圳臨港都市帶」
在深港共建世界級科學和技術創新中心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歐亞科學院院士樊建平建議,推動香港關口南移,建設「香港都會區+深圳臨港都市帶」大河套地區,讓各種要素在該地區自由流動起來。將該片區建成科創特區、教育特區、民營高科技企業總部特區、高水平醫療健康特區。
樊建平設想,未來香港如能與深圳完全聯通,無需過關,香港北部將與深圳實現深度協同。具體而言,為進一步促進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可在科創特區、民營高科技企業總部特區探索在科教人員的出入境、科教物資的出入境、信息數據的跨境自由,以及高層次人才及其親屬的戶籍、醫保、子女教育、養老、稅收等福利保障方面率先打破壁壘;在教育特區、高水平醫療健康特區,探索深圳和香港高校之間教師互聘、學生互派、學歷學位互認、課程資源互通、科研和圖書文獻共享等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