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長者使用「安心出行」時未能對焦「二維碼」達一分鐘之久,最後需工作人員協助。(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由11月1日起,市民進入政府場所、醫管局設施、公共街市等地點時,必須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政府的規定令不少無智能手機的長者或無家者出入受阻,即使家中有智能手機,對部分獨居長者而言亦存在困難。有社福界人士表示,留意到政策對長者造成不便,建議當局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包括可選擇截圖或列印「靜態實體健康碼」,並設立基金協助經濟困難的家庭購買合適的智能手機。此外,亦有IT界人士建議將「安心出行」版面再精簡,以便長者使用。

有長者仍然使用手寫方式登記進入街市。(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有長者需要工作人員協助安裝「安心出行」。(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部分長者需要工作人員協助安裝「安心出行」。(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記者今日(4日)到多個公共街市現場視察,儘管措施已推行4日,現場所見有長者未能成功對焦安心出行的「二維碼」達1分鐘之久,亦有多名長者未有安裝「安心出行」程式,需要由食環署工作人員協助安裝及教導使用方式。由於當時正值買餸高峰期,有多名長者等待工作人員協助,有部分長者未有使用「安心出行」,改以手寫個人資料進行登記。有工作人員表示,過去數天仍有不少人選擇手寫個人資料進入街市,多數以長者為主。

註冊社工、已報名參加今屆立法會社福界的民建聯朱麗玲向大公文匯全媒體表示,安裝「安心出行」是在今次疫情中所面對的新情況,防疫政策需要對市民行程有一定的追蹤,一旦市民不幸染疫,便可知道市民活動的蹤跡。可是這一措施對長者而言確實帶來不少困擾,忽略了長者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比如不是所有的長者都有智能手機,就算有也未必懂如何操作,還有就是不少長者不識字,連寫紙條亦有困難,更何況是操作這些軟件。

朱麗玲(中)建議政府從長者的特殊性出發,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資料圖片)

朱麗玲表示,建議政府從長者的特殊性出發,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如內地為了方便沒有智能手機的群眾,可選擇截圖或列印「靜態實體健康碼」,到公共場所由工作人員掃碼就可以通行,又或者可以由所在社區或者親屬代領健康碼,再打印出來作為出行之用,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政府可以參考。

另一名社福界別參選人、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訪問時表示,新思維雖然沒有設立地區辦事處,可是前線社工向他反映的情況,「對官員而言,拿出智能手機掃二維碼可能是十分簡單的事,可是對不少殘疾人士、長者、弱勢社群來說卻存在困難,尤其不少基層市民沒有智能手機。」他指出,因應政策,有部分市民將一些過時、陳舊的智機手機拿出來給家中的長者使用,可是這些舊手機不單電量不足,時有故障,對使用者而言十分不便。

狄志遠建議政府可設立基金協助有需要、經濟有困難的家庭申請智能手機。(資料圖片)

狄志遠指出,明白政府需要回應市民對「通關」的迫切願望,需要提高防疫抗疫措施的嚴格程度,以換取各界對香港的信任,但由於想法「離地」,令政策推行與現實情況相違背,幸而「安心出行」的安裝只屬自願性質,社會至今仍有回響。他建議政府可設立基金協助有需要、經濟有困難的家庭申請智能手機,直接由合資格的社工負責審批工作,以節省申請時間,此外亦可向社區組織及長者中心撥發資源,開辦智能手機課程,包括基本操作及「安心出行」的使用,讓更多長者學會操作。

坊間有意見批評「安心出行」對長者使成不便。IT人協會理事長李廣宇向大公文匯全媒體表示,一些聲量強、按鈕大的手機,電話性能比較低端,以至未能安裝「安心出行」。此外部分長者雖然有智能手機,可是平時只會使用電話功能與家人聯絡,對「二維碼」的使用自然感到陌生,「安心出行」在程式設計上已經十分精簡,操作上只需按兩次即可完成,可以改善的地方有限,建議可以再加入更大的字型或減少不必要的圖示,令程式更為精簡。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