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學修

第130屆廣州交易會開幕,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爲主題,首次綫上綫下融合舉辦,具有標志性和里程碑的意義。習近平主席在致賀信中表示,「廣交會創辦65年來,為服務國際貿易、促進內外聯通、推動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廣交會地位舉足輕重,被譽爲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它不僅是貿易的橋梁,更是友誼的紐帶,它開闢了一條與世界交往的通道,讓世界通過廣交會認識到中國商品經濟的魅力,也讓中國通過廣交會與世界各國加強貿易往來,促進建設高水平開放性的世界經濟。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張學修。資料圖片

深耕國內市場,成了很多外貿企業的新嘗試,本屆廣交會做了許多「突破」,其中一個是首次對境內採購商全面開放。這意味着廣交會從過去單純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升級爲幫助中國產業鏈融入全球化發展。在當前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國內市場的力量不容小覷,許多外向型企業都着眼於國內消費者需求,從智能製造、營銷渠道、商業模式、服務體系方面進行創新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廣交會提供了一個平台,幫助內銷的企業迅速找到渠道,充分發揮「以內補外」的作用,推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更高開放水平上形成良性互動,互相促進。爲了更好地支持企業開拓兩個市場,廣交會還將着力打造國內採購合作夥伴計劃,推動內貿外貿相互促進融合,助力企業實現「內外兼修」。

本屆廣交會的另一個重大亮點,是首次採用綫上綫下融合的方式舉辦,這讓廣交會的魅力和影響力都更爲巨大。在綫下,廣交會重點邀請境內採購商和境外採購商在華採購代表,並舉辦雙循環系列對接活動,讓企業能夠全方位展示新品,採購商和參展商雙方可以面對面交流,瞬間實現信息的對接。而在綫上,企業則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吸引境外採購商觀展,以更低的成本展示和滿足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化的貿易新需求,以此達到保訂單、拓市場的目標。相信未來綫上綫下融合舉辦將成爲常態化,這也是廣交會順應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大趨勢。

開放帶來機遇,廣交會幾十年來的成功,也得益於廣州這座城市以及大灣區的飛速發展。從改革開放時期進入到新時代,廣州一直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通過廣交會的平臺不斷加強全球商貿領域合作,在外貿等恆業持續彰顯強大的輻射力。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57226.31億元,同比增長13%,經濟穩中向好。同時,隨着大灣區的建設崛起,配合國家諸多利好政策,未來這裏將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中國市場正在向全球貿易夥伴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0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27.1%,其中出口9.85萬億元,增長28.1%;進口8.22萬億元,增長25.9%。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充滿活力與韌性,廣交會正逢其時。

本屆廣交會首次採用綫上綫下融合的方式舉辦。新華社

廣交會的發展,與中國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也是國家從被封鎖到日益開放的見證者,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改革開放,從加入WTO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製造以廣交會爲起點,逐漸走向國際舞台,促進了全球貿易發展。李克強總理在開幕式上致辭時亦表示,廣東省在改革開放中一向是全國高地,希望以後也能繼續「步步登高」。他重申中國開放的大門已打開,以後會在更多方位將門打開得更大,歡迎世界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

廣交會「廣交世界,互利天下」,65年來不斷堅持開放、創新,造福了中國和世界。如今廣交會已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廣交會的輝煌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也永遠不會關閉。我們相信,未來中國將不斷在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雙循環的良性互動,攜手廣交會與世界共同進步,共享發展機遇!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