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記者從13日舉行的廣東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再推重磅動作。根據規劃,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及產業發展實際需求,廣東將在2025年建成4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目前基礎上實現倍增。

粵港澳將推動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法人單位組建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圖為廣州某研發機構工作人員在工作。敖敏輝攝

已授牌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未來再建設20家

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東將力爭實現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成為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全面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成為其中最重要的路徑之一。

談到未來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龔國平表示,首要是圍繞粵港澳三地各自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和比較優勢,合力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之重器建設,加速港澳和大灣區珠三角地區創新鏈、產業鏈、信息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對接和連通,暢通創新要素高效聯動。

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是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科技的重要支撐。規劃提出,立足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基礎和需求,加快建設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爭取到2025年,建成40家左右。

記者了解到,包括粵港澳光熱電能源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等在內,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已經先後授牌,且在各自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抗疫過程中,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在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與美國團隊合作建立了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肺炎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等研究,有效緩解了動物模型缺乏難題。

對於未來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規劃提出,由粵港澳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法人單位共建,圍繞三地產業發展方向,聚焦共同關注的研究熱點和重點,開展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推動成果轉移轉化和人才團隊培養。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