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去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親自點題、親自部署「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年過去了,記者近日走訪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以下簡稱「河套深圳園區」)發現,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量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載體落地深圳園區,河套深港元素突出,多家創新類港企扎根河套發展,一批批的香港科研人員與內地科研人員在河套攜手合作。

攜香港科研人員攻關量子領域「卡脖子」技術

作為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載體,河套深圳園區已逐漸成為深港科創合作與「大國重器」的布局之地,吸引了一批香港及國際優質科研機構和人才。

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於去年落戶河套深圳園區。該研究院由中科院俞大鵬院士領銜,專家團隊規模已近200人,聚焦量子材料、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以及裝備研發等領域。

「河套合作區的創新人才政策以及科創環境,能夠幫助我們加快建設量子科學領域的國際學術合作交流平台。」南科大(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劉松介紹。

他透露,國際量子研究院的香港元素明顯,研究院依託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籌建了粵港澳量子科學與工程聯合實驗室,共建機構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中山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華為等知名企業,未來將攜手香港科研人員在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量子工程應用等領域攻克「卡脖子」技術。

劉松稱,未來將攜手香港科研人員在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量子工程應用等領域攻克「卡脖子」技術(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 攝)

建多個創新創業基地面向港澳青年

奇捷科技是一家扎根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的港企,創始人魏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他介紹,「公司做的是最底層的工業軟件,叫EDA工具,可以防止國外在數字電路設計邏輯功能更正工具方面的壟斷,算是國產替代,實現了EDA國產化的單點突破」。魏星稱,國內市場大,工業領域國產替代有機會,因此公司近年來到了河套發展。

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已建成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量子研究院、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4個創新載體,率先承載香港及海外高端科創資源。同時,已開工建設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深港科創綜合服務中心兩個全新的創新載體,將新增30萬平方米科創及配套空間。

魏星稱,國內市場大,工業領域國產替代有機會,因此公司近年來到了河套發展(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 攝)

河套深圳園區亦全力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已建成港科大藍海灣孵化港、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福田)、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孔雀谷深港創科育成基地、中國-以色列(深圳)國際創新中心、UNI香港青年創業空間等6個面向港澳青年的創新創業基地,支持服務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