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寶峰)12日,在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六屆年會主題論壇——「一帶一路」:文明之路的歷史與未來的第一場對話會上,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副主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在演講中表示,今天,在很好的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它發揮當代的價值、闡釋當代的意義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民族間文化間的溝通和交流是進一步理解的最有效的橋樑,民眾之間只有更充分的理解,才能彼此欣賞和喜愛,才能消弭誤解,才能達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那樣一種境界。
朝戈金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享性,它體現了民眾的創造性,體現了民眾通過文化來發展,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和提升生活質量的意義都非常巨大。不僅如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還具有考慮子孫後代福祉的含義,具有維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具有維護人類和平的含義。
朝戈金還認為,未來,在非遺保護方面,多多開展國家間的、政府間的、民間的充分的交流和對話,在許多項目上通過聯合申報來提升共享的層次和水平,這個是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於非遺保護的宗旨的,文化是交流的,人類文化是共享的,人類的命運也是共享的,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地區間、次區域間和國際間充分的對話交流,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