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由煤價大漲、供應緊張等因素引發的限電潮席捲全國大部分省市,推動內地電價改革加速邁出關鍵一步。國家發改委12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從10月15日起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並擴大市場交易電價的上下浮動範圍。國家發改委表示,此次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能跌能漲」的市場化電價機制,未來企業用電成本會有所增加,但升幅有限。專家則預計高耗能企業受影響最大,政策繼續從需求側壓制高耗能行業。

●此次改革多措並舉穩定居民、農業用電價格,保障居民農業用電安全。圖為早前濟南膠濟鐵路黃台站工作人員在施工作業。 資料圖片

文件提出,燃煤發電的電量原則上要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通過市場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的範圍內形成上網電價,將形成「市場煤」「市場電」的煤電市場格局。同時,擴大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的範圍。由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15%,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

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國家發改委介紹,2020年已有超過70%的煤電電量通過市場交易形成上網電價。而近期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一些地方出現拉閘限電,給正常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影響。此次進一步改革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理順「煤」和「電」的關係,促進發電行業平穩運行。

文件專門提到,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還將引導高耗能企業的市場交易電價實現相對更多的上浮,倒逼高耗能企業節能減排,改善電力供求狀況。

推動工商業用戶按市價購電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指出,目前,大約44%的工商業用電量已通過參與市場形成用電價格。此次改革,明確提出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尚未進入市場的工商業用戶中,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用電量大、市場化條件好,全部進入市場;其他工商業用戶也要盡快進入。屆時,目錄銷售電價只保留居民、農業類別,基本實現「能放盡放」。

●圖為華能一間電廠。 資料圖片

讓用電多能耗高企業多付費

「全面放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擴大上下浮動範圍,在電力供需偏緊的情況下,市場交易電價可能出現上浮,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工商業企業用電成本。」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指出,分用戶類別來看,對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規定其不受上浮20%限制,就是要讓用電多、能耗高的企業多付費。其他工商業用戶,單位產品生產用電少,用電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比總體較低,市場交易電價出現一定上浮,企業用電成本會有所增加,但總體有限。

國家發改委測算顯示,在當前形勢下,市場交易電價可能出現一定上浮,企業用電成本會有所增加,但全國工商業企業用電成本佔總成本平均約1.3%,此次改革最多可能推高約0.15個百分點,總體影響有限。

鼓勵地方補貼小微企業

為減少電價上漲對企業的衝擊,彭紹宗介紹,政府對不同用戶作了針對性安排,一是要求各地根據情況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進入市場,並建立電網企業代理購電機制,確保平穩實施。二是鼓勵地方通過採取階段性補貼等措施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優惠。三是繼續落實好已經出台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中小微企業融資、製造業投資等一系列惠企紓困措施。

早前山東等煤炭大省亦發文,加快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保障燃煤發電企業正常運營,蒙西、寧夏、上海、山東、廣東等地更率先打破發電側電價過去只能下浮的慣例,允許市場化電量部分成交價格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漲10%,開啟電價上漲通道以疏導發電成本。

電價改革四大舉措

●一是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通過市場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範圍內形成上網電價。

●二是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範圍由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

●三是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市場。

●四是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