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昨日在香港發行50億元人民幣離岸債券,是內地地方政府首次來港發債。這既是人民幣增強儲備功能、進一步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充分顯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具有重大優勢,也顯示港深強強聯手、合作空間廣闊。香港發揮所長、貢獻國家發展所需,必定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贏得更多發展機遇。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人民幣的支付、投資、儲備功能要不斷增強。今次深圳在港發債,得到來自8個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認購,規模達到17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超額認購2.48倍。這次發債是內地落實創新地方政府發債模式、促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探索。

根據人民銀行發布的《2021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中排第五位,佔全球外匯儲備的2.5%,比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時大幅上升了1.4個百分點。深圳來港發人民幣債券,吸引境外投資者購買,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增強人民幣的外匯儲備功能意義不凡。

深圳選擇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看重的是香港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根據SWIFT的統計數字,全球70%以上的人民幣支付通過香港進行結算,人民幣外匯和衍生品交易量也在全球離岸市場居首位。深圳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既與國際金融市場、資金對接,又有安全保障,充分反映了香港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優勢。

深圳是率先來港發債的內地地方政府,也彰顯了港深的緊密關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己所長的金融服務業,為深圳發展提供融資服務,是港深深化合作、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體現,為港深下一步創科、金融等多方面強強聯手奠定更堅實基礎,並對內地其他地方產生示範效應。

此次深圳在港發債集資所得,主要用於建設深圳的公辦高中、城市軌道交通及水治理等項目,部分則是綠色債券,一方面有利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藉持有人民幣債券,參與內地建設;另一方面提升香港作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聯通國內、國外綠色資金流動,助香港成為發行綠色金融產品的首選平台。

國家致力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多年來推出多項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舉措,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和最近啟動的跨境理財通。今次深圳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有利於香港債券市場發展壯大,鞏固香港金融市場對接內地和海外的橋樑地位。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