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建議研究新界北鐵路及幹線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願景,計劃額外開拓約600公頃土地,新增供應近100萬個單位。對小市民而言,求的只是一個安樂居所,何時能「上樓」才是最關心的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邀請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深入剖析未來「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中,在「土地變房屋」上有「三重枷鎖」,他提出8項解決建議(見表),包括仿效私企引入KPI(關鍵績效指標)、縮減諮詢次數、收地與規劃設計同步進行等,破解基建不足、與持份者利益衝突、政府部門效率低下等積弊,讓「生地」到「上樓」的時間,由現行的17年縮短至10年。

●葉文祺指,「北部都會區」要成功,必先解開「三重枷鎖」,包括基建不足、持份者利益衝突,以及程序效率低下。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北部都會區」若要成功,必先解開「三重枷鎖」,包括基建不足、持份者利益衝突,以及程序效率低下。首先,在基建不足的問題方面,政府已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方案,建議增設5條鐵路。

發展「北部都會區」8項解難建議

增設南北鐵路及東西幹線

5條鐵路包括: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流浮山至白泥的自動捷運系統、北環線支線伸延至新皇崗口岸、港深創科園、並從古洞站東延至羅湖、文錦渡及新界北新市鎮、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現有羅湖站至上水站之間增設羅湖南站。另施政報告也建議東鐵線在白石角設站。

葉文祺認為除了5條鐵路之外,東鐵線及屯馬線仍有負荷過重的問題。隨着「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政府應增設南北鐵路以及東西幹線。其中南北鐵路可以由香園圍─大圍─美孚,讓北部居民可以更快到達市區;而東西幹線可以由屯門藍地貫通至大埔林村,並釋放附近未納入都會區平地的發展潛力。

多方案減與持份者利益衝突

政府在施政報告中亦有回應土地持份者的需要,特首提出將補地價標準化延伸至新發展區,另亦建議放寬祖堂地出售門檻。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主席陳致馨亦表示,標準金額補地價計劃,可讓業主及發展商在收購重建時,於補地價金額上可以有更大程度掌握,從最近的數宗補價個案可見,項目申請補價時間,平均節省約12個月。

●陳致馨

陳致馨認為,現時農地「原有價值」(Before Value)作價每呎約300元,估價有機會低於實際市值。他建議目前農地「原有價值」,應以地皮是否鄰近公路作考慮,並以500米距離作分水嶺,若農地鄰近公路500米內,每呎作價約1,000元,若於500米之外,每呎作價則為約800元,可讓發展商拿捏及掌握發展成本,加快釋放新界的發展潛力,有效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

不過,葉文祺認為以上措施皆為針對土地擁有者而制定,而土地使用者卻未有特定策略覆蓋,一般只有現金補償,而寮屋、農民、棕地使用者等,面對搬遷時都有各自的訴求。他稱,政府可因應不同訴求而制定各種方案,以寮屋居民為例,這類居民的要求主要以覓得居所為主,政府可以在公營房屋中增撥一些資源,讓他們有「上樓機會」;而棕地使用者以及農民,亦可以在洪水橋等地預留土地,讓棕地使用者及農民進行「升級轉型」,以配合大灣區創科發展。

以法定組織專責建新市鎮

政府行政程序效率低下的問題一直存在。葉文祺舉例,在2000年前發展的新市鎮,由規劃至入伙平均只需要7年半時間,例如將軍澳、天水圍及東涌等;而2000年後發展的新市鎮,則平均需要長達17年時間。這是由於政府以部門、程序作為問責標準所致。

此外,葉文祺認為,要有效增加土地供應,政府部門的統籌及執行相當關鍵。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到建議增設副司長,在高層次中統籌「北部都會區」以及「明日大嶼」等大型規劃;在工作層次方面,葉文祺建議政府可以進一步設立專責部門或法定組織,例如以前拓展署專責發展新市鎮、機管局專責興建新機場等。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