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在立法會出席問答大會時,保險界議員、財委會主席陳健波批評政府官員中文水平低,政府文件的中文行文「好有問題」、「又長又譖」,促政府改善中文水平。林鄭月娥回應表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建議日後或要把「學習中文」放入公務員學院的課程。有政界人士表示,如果現在還有人以不擅長中文為傲,必然會被歷史淘汰。

圖:陳健波批評政府文件的中文行文「又長又譖」,促政府官員改善中文水平。

在答問大會上,面對陳健波的質疑,林鄭月娥承認語文能力是政府的弱點,並稱改善中文水平「要大家各自努力」,笑言「個個(官員)一把年紀,要重新學習好難。」又指語文能力要從小建立,要改善中文就要多看書,故她「成日建議人睇書」。

把握灣區機遇 學好普通話

陳健波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大多數的普通市民都是慣常使用中文,對英文並不熟悉,而政府一些文件或者指引,都是以英文為主,即便一些是中文的,也是用英文「夾硬」翻譯成中文的,不僅讓人看不明白,還為市民造成不便。他向林鄭月娥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希望能讓中文得到更多重視及應用,方便普通市民。

港英殖民時代,英語與管治階層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回歸後,「英語中學」和「中文中學」的分野更是強化了英語的「精英迷思」。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以粵語為慣用語言的人數佔全港88.9%,而英語慣用者僅佔4.3%。不過,金融、法律、醫療等不少高薪職業,都是用英文為主,英文遂被視為「精英語言」。

特區政府在香港回歸時就已經定下了「兩文三語」政策,目標是「中英兼擅」,「兩文」指的是中文和英文,「三語」指的便是粵語、普通話和英語。但在香港回歸25年後,為何政府文件還是「慣用英語」,而在中文的行文上還是「好有問題」?對此,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英文和中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語言,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學好中文乃至普通話都尤為重要,如果現在還有人以不擅長中文為驕傲,必然會被歷史淘汰。

倡新入職公僕需考核中文

陳勇強調,現在全世界都在學中文,很多外國人以學習中文為榮,因此我們更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他認為,回歸這些年,高級公務員的普通話都說得愈來愈好,證明只要肯用心,公務員學習好中文並不難。因此除了加強現有公務員中文學習外,對新入職的公務員也要進行中文的培訓和考核,中文達標了,才能更好地服務市民。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