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形容為「頭等大事」的通關事宜在施政報告中佔逾500字,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成功達至通關有賴市民支持。「通關碼」是通關必須條件之一,惟至今仍懸而未決。

消息人士稱,「通關碼」目前仍處研究階段,關於其角色定位未有定案,但要體現本港有能力追溯源頭,與內地完成互認的「澳康碼」會是參考方向。另外會多管齊下盡量跟內地標準,包括加密高危群組檢測等,其中出院標準較易做,會盡快更新指引。\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眼前頭等大事仍是令社會繼續盡最大努力穩控疫情,以達至早日恢復跨境人員正常往來。政務司司長在上月率領團隊與內地相關單位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雙方詳細探討了逐步有序恢復「通關」所涉事宜,及評估通關後可能面對的風險,強調雙方會進一步研究細節,爭取盡快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

港商:平時都用定位,驚乜?

與內地廠商有合作的食品界人士Ryan因疫情往來兩地大受限制。「唔似其他,食品安全好緊要」,他說難像其他行業可以透過網絡溝通確認,必須親身到現場考察生產商的廠房環境及生產流程,才能確定是否達標及進行合作。「以往每個月要去內地兩三次,依家封關,返唔到去,少做很多生意。」

至於坊間有指「過關碼」涉及行蹤或會引致不滿,Ryan說,「平時都會常常用定位,驚乜啫?而且走漏個案好影響疫情,做事都應該有主次之分,防疫面前不容懈怠。」他認為,如因心懷顧忌而「船頭驚鬼,船尾驚賊」,會令包括諸多跨境生意人及家庭難以如常,「唔好因小失大。」

防疫措施「盡量與內地看齊」

「研發出一套系統,有需求通關就打開行蹤記錄,無需要咪唔開囉。」他說,「封關」近兩年,澳門已透過「澳康碼」早已恢復往來,本港卻看似仍困難重重,難以理解,「又話想港青返內地,都唔通關,長期與外界隔離,思維唔變,根本發展唔到。」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食物及衞生局中短期目標為「持續清零、力爭通關」,通關原則應保障兩地風險一致及確保各自境內有效的溯源工作。前者會就內地提出的多項要求進行全面檢討,「盡量與內地看齊」,期望年底前完成。具體包括不排除細分高風險群組,並加密相關人士檢測頻率。外防輸入方面,政府會加強監管轄免檢疫措施,如審視日程、設立審核隊等。

康復者出院標準方面,消息人士表示,當前疫情形勢下,用於14天隔離醫學監察的設施充足,「會較易做,會盡快做。」竹篙灣檢疫中心會是方向,但亦要考慮為未來第五波疫情做準備。

至於提升追蹤能力的「過關碼」,消息人士指,最重要的是令內地信納本港有能力追溯源頭,不排除會將「過關碼」與「安心出行」互通,已與內地完成互認的「澳康碼」亦是參考方向。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