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6日)上午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廸表示,對《施政報告》中多項有關創新及科技業界的措施,尤其是大篇幅提及創科發展,展現令創科成為香港新經濟動力、成就《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決心表示讚賞。

冼漢廸說,相對投入資金發展創科,土地資源更顯珍貴,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為創科行業增加分布在新田/落馬洲、馬料水、流浮山以及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等地方合共50公頃的土地,對緩解科創業界多年來面對工作及研發空間不足的問題有積極作用,該協會表示歡迎。

冼漢廸(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冼漢廸建議,由於新增土地目前的交通基建並不發達,故此應加強交通連接,尤其是軌道交通的連接,同時於周邊地區興建足夠的生活配套設施,滿足在上述地區進行科創及研發工作的人員的日常需要。該協會對特區政府研究興建科學園/白石角港鐵站表示歡迎,並希望早日落實建設,與此同時,亦希望特區政府一併規劃南港島綫西段發展,使數碼港能早日接駁鐵路,方便在數碼港工作的科創從業員。

該協會歡迎特區政府計劃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設立專項基金鼓勵本地科研人員參與國家科研項目、將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超收上限將由七成進一步放寬至十成、以及擴闊人才清單,涵蓋「醫療及健康護理科學」、「微電子」、「集成電路設計」和「藝術科技」專才、以及設立「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 InnoAcademy」支援兩地創科人才等措施,這將進一步推動本港的創科工作,為本港培育更多相關人才。該協會亦支持特區政府研究創科局擴大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以創科支援「再工業化」,為香港市民,尤其是香港青年帶來更多高增值及優質的就業機會。

該協會同時希望,特區政府能為現有的創科業界從業員提供培訓資源,例如該協會曾在諮詢階段建議,特區政府與大學及相關機構推出例如軟件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安全、5G 技術再培訓課程,以全額資助方式令現有從業員得以進修業界新技術及知識,迎合科技發展的需要,亦滿足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中預計帶來150000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的招聘需求。

此外,就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方面,該協會亦建議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商討,簡化內地的生物樣本「過河」在科研中心進行研究的手續及清關程序,以便擴大研究成果,同時,特區政府亦應考慮兩地人才於園區落成後自由出入的問題,該協會認為港深兩地政府可以向特定的科研人員簽發特別許可證,允許他們憑藉證件自由進出對方園區,解決目前兩地人員,尤其是內地人員來港簽證的問題。

冼漢廸說,對於特區政府表示,從「未來基金」撥出一成款項,成立「香港增長組合」投資組合,策略性投資創科在內「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並表示會透過合適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作為夥伴進行相關投資,豐富現有多種資助計劃來發展創科界別和市場,以協助正在迅速發展的創科企業(包括初創),及鼓勵更多企業和基金投資者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該協會深表歡迎,但認為特區政府需要提出具體措施落實,例如全年接受風投基金成為共同投資夥伴的申請、由目前政府與共同投資夥伴的1:2出資調整為政府可以1:1一起與共同投資夥伴投資、一起共擔風險。

最後,冼漢廸認為特區政府現行各項創科資助計劃尚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例如該協會提出明確「科技券」的最長審批時間,讓申請企業與服務供應商有所適從,以及設立電子報價平台,允許申請科技券計劃的企業將服務需求上載平台上,若在合理時間內沒有收到足夠報價,可豁免申請企業有關最低數目採購報價的規定。

冼漢廸表示,本屆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力度可說是史無前例,四年間投放超過1300億元,展現的決心與政策成效有目共睹,希望在社會各界群策群力下,本港創科發展愈趨蓬勃,共同將香港建設《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