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今日到本港多區探訪慰問基層市民,與漁民、創業青年、社區居民和「籠屋」住戶深入交流,通過落區察民情、聽民意、解民困,傳遞中央對香港市民安居樂業的關心關愛,同時亦期待香港社會把握「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戰略機遇,以新思維大舉措破解深層次矛盾,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再創香港新的輝煌。
去年國慶日,駱惠寧和多位中聯辦副主任就分別落區探訪慰問基層市民。彼時,國安法實施不久,香港剛走出黑暴陰霾,卻又身處新冠疫情膠着狀態,駱惠寧落區活動更多側重於支持本港防疫抗疫以及幫助劏房戶實現就業。時隔一年,香港不僅有效控制住疫情,經濟及消費市道重現生機,而且還順利完成新一屆選委會選舉,「愛國者治港」政治格局初成,社會環境呈現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局面。
中央不僅為香港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實現由亂及治的巨大轉變,而且高度重視香港良政善治、經濟繁榮和民生改善,不遺餘力推動香港由治向興。因應香港市民渴望聚焦發展,提振經濟民生,解決深層次矛盾,分享更多發展紅利的熱切期盼,中央近期密集推出包括「前海方案」、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債券通「南向通」等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涉港政策及惠港利民措施,為香港經濟轉型升級、改善民生、擴闊年輕人升學創業就業空間、融入國家發展注入活力動力。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亦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中央以迅速、實在、有力的具體行動,支持、推動香港各項事業向前發展,就是期待香港社會各界以「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新思維新觀念,凝心聚力謀發展,攻堅克難不放鬆,把握機遇、戮力同心,再展「東方之珠」新魅力。
社會發展需要良好的政治環境,更需要一個愛國愛港、德才兼備的管治團隊。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7月為香港勾勒出「2049四大遠景」,他更特別對管治者明確提出了「五個善於」的具體標準,其中就包括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做擔當作為的愛國者;以及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做為民愛民的愛國者。而要做到這兩點,從政者、管治者就不能深居廟堂、閉門造車、空口論政,而是要學習中國共產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調查實踐作風,注重調查研究和科學決策,樹立人民至上的服務意識,聚焦廣大民眾關注的事,花力氣採取務實有效的辦法加以解決,辦好市民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實事,以施政業績取信於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追求和執政理念。中央在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始終高度重視香港經濟民生,回應香港社會對搞好經濟民生的熱切期待。作為中央駐港機構,今年七一,中聯辦組織「溫暖關愛進社區」活動,主要領導分赴港九新界,探訪居屋、公屋、劏房市民和新移民、少數族裔等基層家庭,積極推動香港解決市民的關心事、困難事。
今天駱惠寧帶頭落區,顯示中聯辦未來工作重心之一將會是更多直接聽取基層意見和市民呼聲,主動服務市民,將落區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此舉亦帶給香港社會一個強烈信息和啟示:管治者、從政者要有「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勇擔當、敢碰硬、善作為,逢山能開路、遇水能架橋,努力消除影響香港社會政治生態好轉的各種痼疾,衝破制約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種利益藩籬,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積極探尋香港發展的新動力新空間,不斷提高特區治理能力和水平。
評論